逆战歌词骂人版,你们认为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名将是谁?

2023-04-02 17:00:05 230阅读
广告一

逆战歌词骂人版,你们认为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名将是谁?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之一。但是有个俗话,乱世出英雄,所以,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逆战歌词骂人版,你们认为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名将是谁?

可是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大江东去,泥沙俱下,有许多人英雄是名不副实的。

在曹魏集团中,有一个人地位非常高,生前备受曹操器重,死后还备受恩宠之人。

作为战将来说,实在是太名不副实了,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将——夏侯惇。

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爱才惜才,更会使用人才,他的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绝大多数都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但是到夏侯惇这里,却出现了很大的错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他们的祖根谈起。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予惇为从兄弟。”(裴松之注《三国志》)

这里记载,曹操的父亲为曹嵩,是早年夏侯家族过继给曹腾的养子,所以说曹操和夏侯惇,俩人血缘很近,为亲堂兄弟。

曹操发矫诏准备起兵创业之时,夏侯惇是第一个给予大力支持,并最快响应其号召的人,后来才有了曹仁、曹洪等的跟随。

“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三国志·武帝纪》引《魏晋世语》)

所以,作为曹魏的开国元勋,夏侯惇有深厚的资历,他是一路跟随过来的。

但是此人能力有限。

曹操为解除后顾之忧,假借为父报仇,进攻徐州,一开始战事有利,但关键时刻张邈和陈宫背后捅了一刀,他们勾结吕布反叛,搞得曹操急忙撤军。

撤军是需要时间的。

此时在兖州大本营主政的有两个人,文官以荀彧为首,武将以夏侯惇为首。

变乱一起,许多人准备背叛曹操,投降吕布。

但夏侯惇却立即率军轻装前进,前去驰援。

在半路上遇上吕布主力,夏侯惇下令死战,勉强击退吕布。

谁知道吕布派人假装投降,趁机劫持了他,这一下夏侯惇窝囊透了。

主帅被抓,士兵们非常震惊惶恐。

关键时刻,副将韩浩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并声称按照国法不会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的姿态。

这些劫持者害怕了,于是放弃人质投降。

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情,对不顾夏侯惇性命杀伐果断的韩浩进行了多番表彰,并规定,以后凡是遇到此类情况,不必顾忌人质的性命,尽力杀掉劫匪就好了。

从此事可以看出,夏侯惇真不堪大用,他由此成了曹操打的一张牌——为了最高利益,我连夏侯惇都可以舍弃,你们都不在话下了——从此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发生了。

不光带兵打仗,夏侯惇的水平很一般,论到运气,也不咋好。

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当时,魏军中恶搞他,呼他为“盲夏侯”,气得夏侯惇每次照镜子都生气,把镜子摔碎。(《三国志》)

大家注意了,这里的记载,夏侯惇的左眼,是被流矢偶尔射瞎的,不是在阵前对敌时被敌将直接射瞎的。

但是到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眼中暗箭,是在徐州攻防战时,被吕布的部将高顺偷袭的。

左眼被射中后,夏侯惇怒吼一声,匆忙拔箭时连着眼珠子都拔出来了,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说完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

通过文学描述,夏侯惇的英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罗贯中是怎么想到这个桥段的呢?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明朝的话本,在此之前,史书上记载有名将在阵前被射瞎眼睛的,那是五代时期的猛将张归厚:

“……叛将陈璠在贼阵中,归厚忽见之,因瞋目大骂,单马直往,期於必取,会飞矢中左目而退。徐戎甚众,莫敢追之。”(《 旧五代史·卷十六·梁书·列传六》)

当时张归厚被射中左目以后,只得领兵撤退。但敌方却不敢追击,由此看出张归厚的威慑力,够惊人的了。

罗贯中在写小说时张冠李戴,这样还觉得不过瘾,又添加了“拔矢啖睛”的描写,一下子一位军神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罗贯中厚爱夏侯惇可以,但战绩上没法给他瞎凑的太多,所以造成夏侯惇战绩平平,没有多大作为。

作为冲锋陷阵的战将,夏侯惇的战绩真不值一提,但作为一个地方治理的能臣,夏侯惇还是很合格的。

从曹操起兵开始,夏侯惇就一直承担着镇守大后方的任务。

这时曹操特别信任他——曹操如果在兖州,夏侯惇则守濮阳,可见委以重任程度。

在担任地方官的几年,夏侯惇治国理政的能力才有了发挥的余地。有一年大旱,继之又是蝗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夏侯惇接受教训,截断大寿河水,建造了一个大型水库。

他亲自到工地上挖土背泥,老百姓都很是感动。

他修的水库很牢固,直到魏国灭亡的时候依然还在使用,老百姓都很感念他。

夏侯惇不光治理地方有一套,其实还很会审时度势,找机会给曹操表忠心。

夏侯惇是汉献帝任命的前将军,曹操是汉献帝任命的丞相,二者同为汉献帝的臣子,两人官阶相差不大。曹操掌握实权后也需要有尊崇汉室这样一件外衣,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军中的众将领都接受了曹操任命的职务,此时只有夏侯惇依然是汉献帝封的官职。

夏侯惇是个聪明人,自然看得懂朝局。如坐针毡的夏侯惇主动求情出任魏国官职。

接到夏侯惇的请求,曹操一开始不同意,曹操说:“我听说最优秀的君王是把臣子做老师,次一等的君王是和臣子做朋友。将军您是尊贵而有德行的人啊。像我这个小小的魏国,怎么能够委屈您,让您来做臣子呢?”

但看懂时局的夏侯惇再三请求,最后曹操才答应了,任命他为魏国的前将军(当时军中的最高将领)。

等到曹操去世之后,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更是担任了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这么说来,夏侯惇真不是沙场征战的料,但绝对是政坛上的一颗“不老松”。

三国中曹操最重用的将军有四位:敦、仁、渊、辽。

夏侯渊守西线汉中防刘备,曹仁守南线荆州防关羽,张辽守东线合肥防孙权,而夏侯敦则是“都督二十六军”。

夏侯惇是总预备队长,全国各线军事都由他来指挥,如此安排,既发挥了渊、仁、辽的作战优势,也避免了敦的“非优势”,并且也给了敦一个最荣耀的位置。

不光是这个权力,给的待遇更高。

在百官面前,曹操和夏侯惇同乘一辆车,他还可以随意出入曹操的卧室。

不经通报就能进魏王的卧室,过去除了已故的卫队长典韦之外,活着的只有夏侯惇能享受这种尊崇了。

所以这么看来,作为战将来说,夏侯惇的确是最不合格的一位,但他的优点也很突出,他有治民之才,又懂得谦逊退让,明白臣子的本分。更关键的,水平稍微差一点,但也说明没有野心,由此他成为曹营众将第一人。

参考资料:《三国志》西晋·陈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韦神绝对是绝地求生第一人?

对于在绝地求生这个游戏中,论技术谁能排到第一的问题,我认为真的没有办法能够确定下来,绝地求生这款游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运气存在,成绩并不能直接决定选手的技术,而且就选手来说,技术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所以技术排在第一的选手真的不会有,只能说列举几位现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实力比较强的人。(排名不分先后)

韦神:

4AM.GodV(,人称韦神,前英雄联盟LPL传奇中单。转型绝地求生的他一手建立了4AM战队,参加首届PUBG的官方邀请赛G-stars就斩获了亚军,并在之后将4AM战队打造成为了国内流量与实力并存的顶尖绝地求生战队。

PCPI中国区预选赛的冠军,在6月份的斗鱼黄金大奖赛虽然没有拿到冠军,但是却独揽了伤害王和击杀王两个称号,

17shou:

逆战出身的17shou,在转战吃鸡之后,在斗鱼创下多个直播奇迹,他在短短数月就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与他出众的游戏实力和谦逊的性格密不可分,17shou和17战队也被玩家称为“P城霸主”。现更名为SMG战队。

PCPI2018(TPP)-冠军,斗鱼黄金联赛S4-冠军,PCPI2018-S2-冠军,

小狮子lionkk

lionkk又被称为OMG小狮子,K神,原本是一个学生,因在绝地求生中展现出极高的天赋,被发掘出来参加职业战队进行职业比赛,是国内拿过最多冠军的绝地求生选手之一,曾在PGI全球邀请赛上斩获击杀王称号。

小狮子应该说是现在的选手中拿过的荣誉最多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PGI全球邀请赛拿到的冠军,个人也获得了击杀王的称号。

NB211

NB211周莉莉,国内最早一批绝地求生职业选手,成名于釜山邀请赛,一杆98K让其获得了战神周莉莉的名号。NB211在绝地求生这个圈子中的名声还是很好的,随便辗转了三个战队,不过目前自己担任自己队伍的老板以及指挥,SSS战队的实力也不容让人小觑。

以上只是列举几位从实力上来说相对较强的选手,大家心中认为的最强选手是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感觉逆战发展的如何?

至少在我来说,这个游戏是值得爱的,老玩家都懂天美的尿性,就不多说了,怀念琳琅,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地之王会有运营商接收吗?

还用讨论?80%运营商作死,20%玩家素质。一个是知名度,逆战有张杰唱主题歌,穿越有腾格尔有谢霆锋唱主题歌,战地之王?这啥?二来是运营商自己脑子有泡,公测到现在那么多个版本,哪个是跟海外同步的?哪个都不能说是完全同步,拿玩家当傻子,GP枪少的可怜,活动福利也真是低到发指。三是三方辅助,简直就是黑暗时期的穿越都比不过现在的战地之王,狙房到刀房,只要你想开,根本踢不走,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一大批,谁买账?最后就是部分老鸟自己的问题了,新兵就是要踢房间,不允许人家练习慢慢来,一坑就骂人,哪个新人有这个好脾气?一来二去鸭子真的就少了,偶尔一两个,更多的是串区砸场子的

你觉得哪些游戏值得下架?

首先感谢邀请!

游戏自身有好有坏,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影响体验,但大部分的游戏来说,还不至于让所有玩家觉得这款游戏应该直接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大部分不代表所有,有玩家自认为的殿堂级游戏的同时,自然也有玩家认为的烂游戏。游戏下架可能并不能代表这款游戏的质量如何,但被几乎所有的群众要求下架来说,那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幻》:国产游戏史的耻辱柱

作为国产独立游戏开发中,它也算是一个特别的标志了,不过《幻》这款作品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好的代表。

在宣传片中,从叙事上面来看,整体的游戏应该是短小但精美,极度富有艺术感的游戏。

那时候恰好是以《风之旅人》为代表的游戏风格成为了热潮,所以这种叙事风格很得到大家的喜欢,而且作为国产,又恰好请到了《风之旅人》的制作者陈星汉作为顾问,国产玩家又投入了不少的关注和精力。

但到了游戏开发进程中,游戏的走向却往着沙盒游戏发展,这本身无所谓,宣传片是为了吸引潜在玩家的加入,概念度强一些并不会影响根本。

(《幻》的官方宣传片,看上去很好,但到了游戏之中…)

然而,游戏制作组幻羽团队的对于游戏究竟怎么去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看法:游戏要怎么玩?沙盒如何去实现?如何做到叙事性和可玩性?宣传之初提及的多样化修改?……等等等等,一概没有准确的回答。

如此到了Chinajoy和自身发布会之后,游戏自身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没有任何Demo来展现游戏的水准、大而空的概念性回答、对于自身定位并不清楚。如此拖下去,拖到了《幻》的上架。

(真正的游戏实机画面,再和上面的宣传片相比,欺诈的成分太大。)

现在,游戏之中的问题暴露的一览无遗,可能制作组是想做一款沙盒游戏,但他们可能稍微做过了一点,那就是沙盒游戏里面全是沙子。

空无一物的地图、重复单调的场景、毫无意义的刷刷刷、系统UI和程序的问题、维护系统导致出现的个人资料丢失、主线任务的枯燥乏味……这款游戏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制作组的勇气了,毕竟如此不完善的作品就直接上架,确实是需要不少的勇气。

然而这不是《幻》这款游戏最后沦为国产耻辱柱的原因,而是制作组本身的态度问题。同样是刚上架的《无人深空》,制作组在顶着无数压力之下,在一年后完成了自己当初所设定的目标,做差了不要紧,只要真心愿意弥补,让玩家看出诚意,大部分玩家依旧是买账的。

(富有野心的制作组,但从这次访谈来看,制作组的狂妄远远超过了其野心)

制作组自身的编剧和主创,似乎是把这款游戏当成了自娱自乐的产物,而且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意见,无论好坏;而游戏发售后,对于大部分的玩家的差评,制作组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质量,而是直接指责起了玩家,不懂游戏作品的内涵。

但问题是,《幻》如果真的有其内涵的话,为什么没人看出来?而游戏实际的问题受到了如此之大的非议,官方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思,只是说玩家不懂作者这种话来?

好比厨子炒了最基本的菜,所有人都说难吃,厨子不仅不反思,反而指责别人不会吃饭,然后下意识忽略了自己其实并没有味觉的这个概念。

《幻》真正让人失望的地方,不仅仅是游戏品质,而是在于其的态度。Steam这个平台之上,他们不仅仅是丢了自己的脸,还把脸丢到了国外,玩家需要的是良好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得到一个像大爷一样难伺候的制作组地刻意刁难。

(我们不在乎游戏的品质,但制作组代表的这种恶劣的态度,自命不凡又完全瞧不起玩家的态度,才是真正毁掉这款游戏的问题。)

(《血狮》败在了游戏素质和运营商的双重绞杀之下,但至少制作组明白自身的问题,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问题。

而反观《幻》,在画面更新之后,却连《血狮》的整体素质都不如。)

《仙剑奇侠传》:创新与优化的漫漫长路

(比起前几代来说,《仙剑奇侠传6》的表现和游戏性实在是太过落后了)

我相信大多数玩过仙剑6的玩家来说,这是一段难以忍受的旅程,放开游戏性与剧情来说不谈,甚至也将万年不变的回合制放开,而单说游戏的优化问题:8帧不卡和10帧流畅这个梗就是从仙剑6彻底发扬广大了起来。

根据百度贴吧的Loli丨Tar测试,在保持着4路Titan X与 i7-5960X的协助下,在维持游戏高配的条件下,居然不能达到50帧的稳定游戏。

如果说是游戏本身是高素质建模与贴图的话,那么低帧数是可以理解的,但那是2015年的游戏,画质却稳定在了PSV的水平之上,如果大家不是十分理解的话,我们来看一下对比。

(这是游戏中,水池的鱼)

(仅仅是测试,就让TitanX运行到了85度的高温,而几乎没有3A级游戏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titianX在4k分辨率下,在《古墓丽影:崛起》之中达到了54FPS)

(《古墓丽影:崛起》最高画质,同样为4路TitianX,同样为2015年的游戏,但差距十分明显)

很明显,软星科技在开发仙剑6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优化的这个问题,否则不会出现《仙剑奇侠传6:泰坦陨落》这样的问题来。而国产游戏的致命问题是在选材之上:

仙剑需要更新换代了,无限的武侠题材和回合制,似乎成为了国产的唯一的游戏出路。虽然仙剑奇侠传的收益还算是不错,但那是依靠老玩家的情怀一点点支撑下来的,到了现在的第六代,老玩家被这么反反复复地消费情怀,自然也感到了厌烦。

如果大宇公司无法放正自己的态度,那么当玩家的情怀被完全消耗殆尽之后,之后的作品要怎么办呢?

而且,似乎部分国产游戏公司养成了一个及其恶劣的习惯,那就是把自己当成大爷,而玩家必须接受,无论自己的作品好坏。

(态度决定一切,这虽然比不上《幻》,但也差不多了)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你游戏有问题,玩家不骂两句那还不正常了,但穿着明白装糊涂这点,就够让人恶心了。

如果你做的好,没人愿意骂人,仙剑四当年可是赞誉不少,但现在是一片骂声,开发商不想想这实际的问题,还在怪玩家不能指出问题?

《三国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笔者第一款接触的《三国志》系列是第11版,当时水墨画的风格与大地图的回合制战略风格很让我喜欢,舌战和武将单挑系统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一部分,而游戏内置的中文语音虽然少,但听上去一点都不让人感觉生疏。

(水墨画的风格,首次的3D世界与建模,历史事件的还原,都足够让人沉迷在其中)

之后的PK版,更是将游戏内容进一步细化,丰富,武将可以真正通过学习,达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10和11在三国志玩家之中的口碑都非常高,但在之后,光荣不知是做了什么调整,在这之后,明显感觉出光荣的重点不是三国志的系列了。

原本优秀的画面与设计,在12代却迅速缩水,乍一看,和我们的页游都差不多,笔者第一次玩的时候,甚至以为自己下错了游戏。

(《三国志12》,明显感觉出了光荣的敷衍,从3D退化到2D,原本丰富的策略与行动,被简化到一丁点都不剩。)

然后,是《三国志13》,似乎是理解到了曾经《太阁立志传5》的成功,光荣将之前以城池为单位的玩法,换做了以武将为主角的玩法。

乍听上去很不错,但玩过光荣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三国志13》虽然宣传出了《太阁立志传》的感觉,然而实际玩的时候,却是一个被完全阉割的版本。

先不说盗版的优化比正版要好这个乌龙狗血问题,玩家作为领主的时候,最多只能指挥不超过12个武将,而城内剩下的武将因为没有受到指挥,而指挥坐在城内什么要事也不干。

曾经《太阁立志传》的经验,完全可以拿来搬用一番,但光荣没有,反而就是敷衍了事,而把自身的精力投入到了《信长之野望》系列的开发之中

(过高的定价【390¥】,明显看出了光荣也是在利用情怀收割玩家的价值。

而游戏尴尬的配音与令人无语的系统,让这款的评价实在高不到哪里去。)

(笔者对13代的唯一良好的印象,就是特定人物的不同人设,和动态呼吸CG了)

《模拟人生》与《模拟城市》:商业化的悲哀

隶属于美国艺电的两款本应该是优秀的游戏系列,但现在却是如此的境地,也是不得不让我们感叹,EA在创造了不少的游戏奇迹之时,也毁掉了无数的游戏经典。

(模拟人生4)

作为纯商业化的公司,模拟人生系列让人最为诟病的就是那无休止的DLC和扩展包地狱,而且和Paradox不同,后者在无限的DLC之中,不断地革新着游戏系统与玩法,甚至在《十字军之王》中,系统大改不下于三次。

而EA的本质在于,它并没有扩展多少玩法,主体都是在模拟一个人的生活,只不过是把一个普通人变成时尚明星、伟大的科学家、一个猫奴之类,除了一些细节之上的问题之外,玩家则没有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

本体300元,各种DLC则是99+,凑全了之后,则是1000+的价格,实际意义又不大,又有什么玩家去玩呢?

(模拟城市5,和模拟城市4来比,退化了不少)

《模拟城市》系列在5代之前,在市场和玩家口中,可是有着非常良好的口碑,它将城市规划这看上去非常困难的东西,交给了玩家进行自主开发,然后亲手建立自己的城市。

但在5代的出现,除了将模拟城市划入了3D时代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良好的改变,而游戏刚发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BUG层出不穷,例如公交车在设定路线之后,只会在街上打转,完全不按照设定的路线移动。

(来自敖厂长的《厂长被EA坑出翔》,完全的介绍了《模拟城市5》的BUG和不足)

相较于4代的尖峰时刻,5代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预载的Demo版本,这几乎就是将自己的优势完全消耗不见,而《特大城市》系列和《城市:天际线》也趁机崛起,和EA进行分庭抗礼。

虽然说《模拟城市5》的现状还算不错,但要想恢复到以前的感觉,已经是不太可能了。甚至,作为“经典毁灭者”的EA,会把这两款曾经的金字招牌砸个稀碎,毕竟,《红色警戒》系列就是砸在了它的手上。

(《红色警戒3》,和我们所想象的《红色警戒》系列有些差距)

总结

游戏值得下架,并不是说它们不应该出生,不是谁都能随手做出一个3A级别的大作,就算是,也有不少需要修改的地方。

但游戏发展下去需要的是态度,而不是纯粹为了利益或者是自嗨,玩家需要好游戏,而厂商需要制作出好游戏,毕竟,谁也不想整天玩着一堆烂游戏来消磨时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晋安小号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