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与反狙击在线观看,让狙击手无处遁形—反狙击手侦察系统?

2023-04-05 02:00:07 230阅读
广告一

狙击与反狙击在线观看,让狙击手无处遁形—反狙击手侦察系统?

让狙击手无处遁形—反狙击手侦察系统,有哪些探测方法?性能如何?

首先,谢谢邀请。

我们知道,狙击手指的是一种在中接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并担负特殊任务,藏匿于隐蔽且开阔场所使用精准的轻武器对特殊目标或者重要人物进行远距离摧毁和暗杀的职业兵种。

因为狙击手这个兵种的特殊性,在战场中狙击手的存在本身就是绝佳的心理战武器。一两个狙击手虽然不能消灭一个成建制的敌军,但他们精准的狙击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战场上各方的士气。特别是在针对高价值或特殊目标时,更是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在现代战争背景下执行反狙击任务是每支现代化军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这种需求下,针对狙击手的隐蔽性而开发的各类反狙击手侦察系统自然是层出不穷的出现。那么,这类反狙击手侦察系统都是通过哪些手段来对隐藏在不知名角落的狙击手进行探测和定位的呢?

当下主流的反狙击手侦查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探测手段可分为声探测系统、红外探测系统和激光探测以及雷达探测四种手段。

首先,声探测反狙击手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声探测系统接收并测量击发后的狙击步枪的膛口激波和弹丸行产生的冲击波来实现对狙击手隐藏位置的精确定位的。这类声探测系统通常只能探测超声速弹丸。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可以感应到爆炸并能测出爆炸声学探测器反狙击手探测系统有单兵佩挂型、固定设置型和机动平台运载型。

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型号为美国陆军所装备的“回旋镖”Boomerang系列声探测系统,它可以在速度不超过96千米/小时的车辆上正常工作;在城市低矮建筑环境内,有效探测50~150米距离内的射击;在1秒内迅速将射击方位锁定在±15度范围内,距离误差l~30米,误警率低于0.1%,定位精度相当的高。

其次,红外探测反狙击手系统也很好理解,这类系统主要利用红外成像设备对周遭环境进行扫描与预警,一旦发现隐藏中的狙击手的身体或击发狙击枪后子弹出膛后发出的红外特征,就能迅速的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

典型的如美国研制的“蝰蛇”定向式红外探测反狙击手系统,它由红外摄像机、计算机、步枪上安装的惯性传感器及显示器组成。红外摄像机用CCD探测器阵列探则枪口射击闪光,产生的视频信号送至数字信号处理机,推算出狙击手的位置。己方狙击手在得到敌方狙击手的位置提示后,1~10秒内即可反击,该探测定位仪在狙击枪射程的2~3倍距离的探测概率高达100%。

相比前面几种只能在狙击手击发以后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定位的探测系统,激光探测反狙击手系统工作时,首先用激光器扫描复杂的敌情方向,当激光器的光束照射到敌狙击手步枪瞄准镜时,由于其反射激光的能力比周围背景的反射能力强,因此被摄像机接收下来,从而在狙击手射击前即可发现其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在敌方狙击手击发前就提前发现瞄准镜,从而锁定敌人的位置。

加拿大研发的LAS-1000反狙击手系统就是属于激光探测体制,LAS-1000可探测到隐藏在树丛、窗户和防盾牌后的光学镜头和反光镜片。操作方式为手持式或者三脚架支撑,当探测目标被锁定后,镜头画面里可出标记处被锁定的探测目标,同时具备声音报警功能。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雷达探测手段,雷达探测反狙击手系统的具体原理与反炮兵雷达相似,即通过单兵雷达来对狙击手发射的子弹进行探测和定位,并可使用雷达成像模式对保持隐蔽和伪装状态的敌方狙击手进行有效的探测。

狙击与反狙击在线观看,让狙击手无处遁形—反狙击手侦察系统?

枪使剧情介绍?

1920年的上海滩,一名头戴黑呢帽,身披五芒星披风,手持汉阳造步枪的城市英雄守卫着这片土地。他除暴安良、弹无虚发,他是那些行凶作恶的日本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人们都把他称之为——黑羿。

黑羿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枪王唐存伯,他杀了日本黑龙会头目冈仓正雄之后,却在自己家中被冷枪射中,死在了一对小儿女面前。

十六年后,唐存伯的儿子唐余锦成了新一任枪王,可唐余锦并没有乃父那样为国为民的胸襟,甚至因为童年的阴影,无法对人射击。他只想作为一名医生,平静地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日特为了侵略中国,在上海进行各种暗杀行动。此时,又一名黑羿出现在上海滩,重新点燃了日特的恐惧。黑羿到底是谁?日特从怀疑唐余锦,到利用唐母的性命相威胁,逼迫唐余锦去刺杀政府要员,将唐余锦一步步卷入是非的漩涡之中。

唐余锦破坏了日特的刺杀计划,引得日特射杀他。在关键时刻,黑羿出现救了唐余锦。黑羿也因此受伤,昏倒在唐余锦诊所附近。唐余锦发现这名黑羿竟是他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刘子妍所扮。

刘子妍正积极加入地下党,而她哥哥刘子刚却是复兴社的特工,她父亲刘兆霖明着是工部局的董事,暗中却与日本人勾结。一家三人分属三个不同阵营,萧墙之内暗藏危机。

将危险埋在在同一屋檐下的不仅是刘子妍,唐余锦的诊所里住了一名自称是朝鲜男子的日本第一狙击高手冈仓英崎,冈仓英崎为报杀父之仇来上海,要找黑羿讨还血债,不料与仇人的一对儿女产生情感。

唐余锦在刘子妍的帮助下,从被迫加入到逐渐掌握主动,并化身黑羿狙杀日军。唐余锦完成了蜕变,成为新一代英雄黑羿。

然而,新黑羿最大的危险早已潜伏在身边,唐余锦与冈仓英崎都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但是唐余锦早已将射击要诀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冈仓英崎这个日本第一狙击高手,甚至告诉他自己作为枪手唯一的弱点……

刘子刚在发现了父亲刘兆霖与日本人勾结的证据,劝父亲前去自首,却间接死在了父亲的手上。刘子妍得知父亲的罪行,也死在了刘兆霖手上。

唐余锦正同地下党、复兴社、鲍家帮组成了反狙击队在前线抗击日军,却得知当年杀唐存伯的是刘兆霖,今日杀刘子妍兄妹的也是刘兆霖,旧仇新恨让新老两代枪王不得不进行对决……

经过鏖战,日军终于攻进上海。在城市的制高点,枪侠黑羿正俯瞰着侵略者,他的枪,将战斗到最后一刻!

狙击手退役后能成为射击运动员吗?

我们都知道,狙击手在战场上是射击最准的人,而在生活中射击最准的,非射击运动员莫属了。于是脑洞大开的人可能会想:为什么退役的狙击手不去参加奥运会呢?那万里挑一的技术,上了比赛还不是妥妥的冠军吗?还是说有规定不允许狙击手参赛,怕他们技术太好“欺负人”?

但是其实并没有这种硬性的规定,奥运会赛场上也可以有军人。比如说林丹,曾经也是一个军人,而美国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就曾经有16名现役军人参赛,比如说当初在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都拿了金牌的射击冠军汉考克,他就是一名现役军人,事实上,美国一直都有派军人参加奥运会的情况,他们在历史上总共有30名奖牌都是军人拿回来的。

但这种操作为什么没有“推广”开呢?首先得了解一下,狙击手跟射击选手并不是想象中的只要能打中目标就行了,这其中的区别大了去了!从训练素质上来说,射击运动员需要训练的就是瞄准射击,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要会很多东西。他们不仅仅要警戒周边安全,要自己选择射击地点,并且还要自己搜集一系列的数据,而在大家眼中射击非常厉害的狙击手,其实在射击精度上,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

狙击手是只要射中目标就行了,但是射击运动员却是一定要射中这个目标,目标大小仅仅只有一枚硬币大小,所以这种情况下,显然射击运动员的射击精度要求更高一些。并且能在奥运会上的项目,自然是不简单的,射击运动员在进行射击的时候,他们是不需要狙击镜的。而狙击手在战场上射击敌人,虽然距离可能会有1000米以上,甚至还有2000多米以上的情况,但是都是借助狙击镜才能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两者使用的枪差别很大。狙击手用的是狙击枪,而运动员用的是气枪,两种不同性质的枪,射击比赛还有许多的分支,只有在经过训练选拔后,才能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射击项目,比如手枪、长枪、打飞碟等。刚才也说了,狙击手使用的枪械一般都是有瞄准镜的,但是在射击比赛中,运动员几乎都是靠目视来瞄准的。而且运动员的比赛用枪一般都是没有枪托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狙击手来说,早已经习惯了狙击枪的使用方法,无论是看风向,适应枪的重量,对枪的熟练程度,都是按照狙击枪来完成的,如果让他们使用气枪,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像开小汽车的人,让他突然开大型汽车,就不一定能开了。所以让狙击手改行当射击运动员,不是那么容易的。而有的狙击手可能在经过训练之后有机会能成为一名射击运动员,但是这不是所有狙击手都能达到的。

总的来讲,狙击手和射击运动员都是有各自擅长的点,术业有专攻,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也没有人有权利要求军人一定时万能的。并且小君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狙击手不能参加比赛,因为这是保障他的安全和家人的安全,防止恶势力的报复。你觉得呢?欢迎评论里讨论哦!

狙击手是怎么能打中行驶汽车中的驾驶员的?

在影视作品中,各类射击游戏中,大家都领略过狙击手的风采吧!

特别是在各类射击游戏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用八倍镜瞄准但为啥到最后没有打屎对方呢?

话说狙击手是如何打中移动中

高速行驶的骑车中的驾驶员的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

预估车速

测试风速

检查空气湿度

考虑子弹重力带来的偏移

这道这些都是为什么吗?

车速是要根据你的距离快速计算出一个预判位置,因为狙击手一般不会用甩狙(这都是电影里游戏里出现的),所以你要预判截住

风速要 算出会把你的子弹吹偏多少,离得远,子弹受力面积就那么点大,一不小心吹偏了,那你这个狙击手就失败了

空气湿度就是影响你子弹飞行速度的了,速度有影响,前面的偏差就会有影响,不然这么计算的准确呢

重力就更不用说了吧,学过物理的都应该知道,子弹扔出去肯定是会落地的,根据你前面所有阻力带来的影响,落地时间是有变化的,虽然对 狙击枪的子弹来说很微小,但也必须考虑

现在我们就说说《狙击手怎么炼成的》

那一个人、一杆枪,

任你千军万马,

任敌人有多狡猾,

他们总是百发百中,

枪枪致命。

他们的行动悄无声息,让人不知藏身何处,直到目标被击中,才让人惊觉他们的存在。

这就是惩治犯罪的“幽灵战士”——狙击手!

然而,别看狙击手如此英姿飒爽、神采飞扬,他们都是要经过集中淬火、严格训练才能练就今天这般“绝技”的。

但如何成就一名“一枪毙敌”的神枪手?

从小兵到枪王又要克服哪些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和生理考验?

经历怎样的挑战?

忍受多大的痛苦?

还等什么,让小编先跑个五公里平复一下心中的澎湃,带你一起飞进陆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某旅“狙击手集训队”,独家揭秘狙击手的“练级”之路!

《狙击手练成手册》

01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射击便是你的入场券

枪法对狙击手来说是第一位的,首发命中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狙击手在实际作战中几乎没有在同一地点发射第二发弹的机会。

02狙击手的射击训练一般都要比步兵的射击训练要更加严格

他们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射击技巧,由小至扣压扳机的方式、力度和技巧到射击姿势的种类与应用,以及射击时所注意的事项,如瞄准点的平正关系、准心与呼吸之间的关系和肌肉的张力控制等。

可别轻视了这些细小的环节,狙击手往往就是因为某一个细节没做到位而导致子弹不能击中目标!

03都说狙击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

喂出来的狙击手,射击训练是肯定少不了的。

该集训队员们最少每周要练习射击几千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在训练中,每次据枪定型一小时不动俨然已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为了提高射击精准度,教员们往往都会往枪口处加上重物、弹壳等来提高据枪的稳定性。

04什么是纹丝不动?

教练员将十多颗弹壳立于枪管之上,只见狙击手脸紧贴着枪托、手指轻扶扳机、眼神聚焦在靶与准心之间……

10分钟、30分钟、60分钟,弹壳依然矗立,人枪融为一体,只有旁边的小草随风招摇。

05伪装潜伏是狙击手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如何伪装?

要求狙击手能够在各种地形地貌和恶劣环境下静止潜伏数小时,甚至是一天。

这样能锻炼狙击手的耐力,使之把握住战机,适时消灭敌人。

06与环境融为一体是伪装的首要原则

教练员将集训队员们拉到某一陌生地域,要求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伪装完毕并藏身于此。

队员们根据现场环境就地取材或利用专用伪装衣进行伪装,使自己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只要队员们没有太大动作或不开枪射击,他们隐蔽的位置是很难被人发现的。

07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狙击手来说,长时间蹲守目标、风餐露宿实在平常不过,执行任务期间还需要保持高度警觉,甚至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都需要有有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来做支撑。

该集训队严格落实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时间,采取多种方式锤炼队员们身体意志力和忍耐力。

扛圆木、扛弹药箱、渡海登岛障碍、武装负重奔袭等极限体能训练都是他们的“家常菜”。

08狙击手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心理素质也是他们最难突破的关口,在执行任务中狙击手如不能做到镇定自如,不能迅速排除外界干扰,瞬间判明情况,果断射击,都会造成整场战斗的失败。

为了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目的,他们往往需要深入常人无法抵达的地域,并在那里孤军奋战直至完成任务,这都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作支撑。

09真正能学会、学懂、学精

该集训队为每名队员量身定做了各项训练指标,让队员们真正能学会、学懂、学精。

采取米粒穿孔、抗干扰、垒弹壳、穿针引线等一系列小技巧提高狙击手的眼力、耐力、控制力和心理素质,使狙击手们在复杂紧张的环境中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一枪毙敌的狙击本领。

10野战生存技能是在荒野作战中生存自救的基本手段

野战生存技能是在荒野作战中生存自救的基本手段,它不仅培养了狙击手野外求生的技巧与知识,同时也能增加个人的心理意志与素质。

狙击手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也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当身处绝境时,活下去,也会是一种苛刻的历练,没有人烟,野草丛生,蛇虫当道。

当弹尽粮绝危及生命时,也许野鱼都会是难得的美味,野菜也成为救命的干粮。

狙击手必须要想方设法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

11如何维持生计

野战生存,食物和水源是必不可缺的,而队员们其随身携带的食物只有生米,甚至没有火具。

这一天他们要通过挖野菜、捕鱼等方式来猎取食物,维持生计。针对如何在荒山野岭获取食物这个问题,集训队员们采取结对子、拉网式搜索的方式共同寻找食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搜索,战士们发现原来荒芜人烟的山林中竟然也满山是“宝”。

野菜、野鱼、野鸡、野果等“战利品”被搜集到一块时,战士们也被这丰富的食物所震撼。

12练技能,强体能,磨毅力

自集训队成立以来,该队就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严格施训、科学组训,把每个训练科目都“读懂”、“吃透”,通过开展一系列实战训练科目让每名队员不断冲击自己的身心极限,“练技能,强体能,磨毅力”的过程中锤炼队员们在实战背景条件下的战斗技能和恶劣环境下遂行作战任务能力。

13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也是从一点一滴中练起来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也是从一点一滴中练起来的,除了要枪法精准之外,还要有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他们往往付出了常人不可及的拼搏与努力,才能练成今朝“一枪毙敌”的过硬本领。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

台湾有一个真实的案件,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长辈吓得赶紧报了案。人们说小孩子才不会撒谎,于是逮捕了孩子的爸爸,可真相真的如此吗?

1988 年,一个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口的「童言」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桩万众瞩目的「谋杀」大案就此浮出水面。一夜之间,「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字眼充斥在台北市每一个角落。

(一)妈妈呢?

1988 年 10 月 5 日前,台北市的警察局里来了位中年女人,她焦急地左右张望着。「警官,我那可怜的女儿被杀了!」报案的女人名叫陈桂梅,她口中被杀害的女儿名叫吴瑞云。

(吴瑞云)

陈桂梅在警察局里痛哭流涕,称自己知道凶手是谁,手里还有录音证据,求警方赶紧实施抓捕。台北警方一听是杀人大案,立马重视起来,陈桂梅带来的录音当即回荡在警局的每个角落。

「那天晚上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就没有再看到妈妈了。」

「妈妈的脚也被爸爸拿下来了,肚子里的东西,被装进了很多黑色的小袋子里。」

「爸爸要我们说,妈妈跟别的男生一起走了。」

录音里是一个孩子的稚嫩声音,可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警察们惊骇不已。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重大杀妻分尸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警界正在经历治安历史上的黑暗期,枪击、抢劫案件不断,被捉拿归案的凶手却寥寥无几,公信力大不如前。所以面对此等大案,警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即刻开始询问陈桂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尽快破案以重拾警察尊严与威望。根据陈桂梅断断续续的描述和那段录音中的童言,一个惊人真相浮现在眼前。

(二)出海归来

1988 年 7 月 12 日,吴瑞云出海工作 6 个月的丈夫姚正源回家了。24 岁的姚正源是名海员,与吴瑞云育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为了多多赚钱养家,年轻的他选择了「海员」这个时常离家、不能陪伴妻子和儿女,但收入有保障的职业。为了庆祝姚正源平安回家,平日总是看不上这位女婿的陈桂梅特意打来电话,邀请他们一家四口明日来家里好好团聚庆祝一番。

(吴瑞云与姚正源结婚照)

姚正源满口答应下来,想到自己不在的时间里全靠岳母照顾妻子、孩子,肯定要登门感谢一下。然而到了第二天(7 月 13 日),敲开陈桂梅家门的只有姚正源,女儿吴瑞云和孩子却没有出现。问起姚正源原因时,他只说吴瑞云在家陪孩子,就不过来了。这让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的陈桂梅感觉不对劲,她沉着脸给女儿打电话问究竟怎么回事,毕竟这个女婿「人一般」,这次女儿没有跟来,一定又是吵架闹别扭了。当吴瑞云接通电话后,说辞与姚正源一致,说要给两个孩子准备晚餐,就不过去了。做妈妈的陈桂梅自然心疼自家女儿,所以这顿饭吃的心不平、气不顺,草草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桂梅的心因为两通电话变得不安起来。

7 月 15 日,吴瑞云开口向陈桂梅借了 2000 块钱,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来过电话,而这之后关于吴瑞云的行踪,陈桂梅都是从女婿姚正源的口中获悉的。

7 月 16 日,姚正源忽然告诉陈桂梅,他们要从克难街的国光国宅小区搬走了,新家因为固定电话还没装好,所以暂时不能打电话,等一切整顿好了就马上恢复联系,临了还补充了一句,「岳母不必担心」。但女婿的话非但没能让陈桂梅放心,反而让她更加焦虑了。「女儿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陈桂梅又在家等了两个月,但结果如之前一样,吴瑞云依然没有跟陈桂梅联系过。苦等多日之后,陈桂梅又再次给女婿姚正源打电话询问情况。这一次,姚正源干脆了当地告诉她,「吴瑞云跟我吵完架离家出走了,我已经报过警了。」一听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眼,陈桂梅瞬间慌乱起来,这解释太牵强了。她思索起女婿近几个月来的表现,疑窦顿生。

10 月 4 日,陈桂梅又张罗了一桌好菜,借着关心孩子的名义,让姚正源带儿女来家里吃饭,饭桌上,姚正源的电话从进门起就没停过,一个接一个。见到此情景的陈桂梅当即抓住了机会,趁姚正源不在时,赶忙拉来五岁的哥哥询问妈妈去哪里了。「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哦。」哥哥童稚的声音说出了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听闻此言的陈桂梅大惊失色,两个多月的猜测在此时也得到了印证,原来是女儿遭遇了不测!为了确认外孙没有胡乱编造,陈桂梅在 10 月 5 日这天,孤身来到了姚正源所说的新家。她压抑着恐惧再次悄悄询问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回答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恐怖,也就是开头提及的几句恐怖童言。第二天一早,陈桂梅带着两个孩子的录音,跌跌撞撞地向警察局走去。

(三)杀人凶手

10 月 6 日,姚正源被警方突袭抓捕。在幼儿园门口等候两个孩子放学的他,在上警车前一阵挣扎,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面对警方多次的审问,这个皮肤被海风吹得发红的男人一脸惶恐,瞪大了眼睛。「不是我,我没杀人!吴瑞云肯定没死,她要离婚就离,我也不至于杀人。」见姚正源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警方放出了两个孩子的录音。听完之后,姚正源像疯了一般大喊「冤枉」,表示自己从 7 月15 日起就没有再见到过吴瑞云,之后的日子一直在做水电零工,同时也会去跑跑出租,直到被警方突然抓捕。而在警局之外,「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劲爆的字眼,瞬间传到了台北市的每个角落,当地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起「恶男杀妻事件」。

(当时的媒体报道)

一夜之间,姚正源等于「恶魔」的说法喧嚣而起,各种谩骂和猜忌如潮水般涌来。

母亲陈桂梅更是声泪俱下,向媒体四处哭诉姚正源的残暴和女儿吴瑞云的可怜。

就连住在姚正源夫妇旧址的房客,也向大众讲述自己的惊悚经历——「我梦到一个断头女,穿着红衣,满地都是血。她也不说话,就默默看着我。但我觉得,她肯定是被害死的。那人,除了她老公还能有谁?」这位房客还说,自己入住时曾在冰箱里发现一袋用硬塑料纸包裹的腐肉,已经生蛆了,臭气熏天,不过那袋腐肉早就被丢弃了,无处可寻。人们纷纷猜测着,冰箱里的腐肉想必是吴瑞云残缺的尸体。惨死的吴瑞云让人唏嘘不已,所以在姚家原先居住的克南街上有人为吴瑞云设了一座灵堂,供人拜祭,以慰冤魂。

(坐落咋克难街的灵堂)

然而对于姚正源的调查和审讯,却陷入了僵局。因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审问姚正源,他都坚称自己没有杀害吴瑞云,并一口咬定是岳母陈桂梅从他与吴瑞云结婚起就不喜欢自己,一定是她故意指责陷害。见过大风大浪的警方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姚正源身上疑点重重。

比如姚正源一直声称吴瑞云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可在警方排查后发现,吴瑞云根本没有在电子厂上班,而是在一家三温暖店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浴桑拿店)。作为一个丈夫,怎么会不清楚自己妻子在哪里工作呢?还有,姚正源突然搬家的行为也引起了警方怀疑,在原先小区住了很多年的姚家夫妇,为何会在姚正源出海归来的三天后,迅速搬家离开了呢?

难道是为了隐藏或躲避些什么?

(姚正源的新住所,桃园龙潭)

带着这样的疑问,警方与法医迅速前往姚正源的新、旧住所,可惜的是,现场既没有任何血迹反应,也没有找到作案工具。这也说明吴瑞云被杀害或者分尸的第一现场,都不在家中。

如果没有找到吴瑞云的尸体和实质性物证,姚正源就不能被定罪,于是警方改变了调查方向,他们开始从姚正源可能埋尸的地点着手,展开排查。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新转变让警方从姚家小兄妹口中得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线索。当警方试探性询问两个孩子爸爸的行踪时,发现他们竟然可以详细地描绘出姚正源埋尸的地点和具体过程。

「早上的时候,爸爸开着计程车带我们两个到了青年公园跑马场附近。之后我们就被锁在了车里,隔着窗户,我们看到了爸爸挖了一个大洞,把妈妈埋了进去。」

尽管这种让孩子二度回忆恐怖画面的做法受到了众多专家和民众的抨击,但结果仍是让警方兴奋不已。真相,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在大家掘地三尺几个小时后,万众期待的结果却没有适时出现,孩子口中的「尸体」根本不存在,甚至连一根人类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找到。

因为这次「兴师动众」的出警,直接将警方推至风口浪尖,让本就所剩无几的公信力不升反跌,惹得众怒连连。人们也不禁发问,两个年幼的孩子所说的证言到底能不能采信?

(四)反转来袭

从青年公园回来后,台北警方陷入了巨大疑惑之中。一面是姚正源坚称自己冤枉,一面是真假难辨的恐怖童言,案件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就在警方苦苦寻人之时,几位证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起初,一位吴瑞云的好友站出来称自己在 8 月份还见过吴瑞云,怎么可能在 7 谁被分尸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目击者出现,最后发现竟然有五个人分别在 8月份、9 月份见过吴瑞云!与此同时,一个自称吴瑞云本尊的人也突然打来一通电话,说自己没死,只是不方便出现,让警察不要再找了。然而当警方邀请她出面澄清时,女子却果断拒绝,迅速挂掉了电话。警方判定,这是一个恶作剧。公众的议论喧嚣直上,警方的压力日益增长,他们越来越怀疑录音里那段童言童语的真实性。故而当时的检察官管高岳在侦查庭上,以配合调查为由将陈桂梅支走,再次轻声询问那对备受瞩目的小兄妹。

「爸爸杀了妈妈吗?」

「不知道……」

听到这个回答,检察官屏住了呼吸,接着又问,「是有人教你们那样讲的吗?」

在静静等待几秒之后,4 岁的姚家妹妹终于对着检察官点了点头。

这个「教」孩子说谎的人,就是陈桂梅。

对此,台北警方邀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来分析姚家兄妹的「翻供」行为,专家称「从心理研究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有时他们会无意识得编造事实,也会在被刻意引导后展开联想。」由于姚家兄妹翻供,所以之前所有的指证都不再具有可信度,再加上没有找到案发现场、尸体、作案工具等实际证据,被关押八天的姚正源被无罪释放。从警局离开时,姚正源对警方说,两个孩子一定是被岳母陈桂梅唆使说谎的,因为陈桂梅不是第一次状告他杀害妻子了,在两三年前,因为吴瑞云离家出走一个月,陈桂梅就曾大张旗鼓地指责姚正源杀了女儿。事已至此,「恶男杀妻分尸案」反转成了一桩「普通失踪案」。面对教唆孩童说谎、扰乱警方办案的指控,陈桂梅大呼冤枉,说自己也是被两个孩子骗了。由于线索太少,案件就此被搁置,吴瑞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三年后,这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件重回公众视线,风波又起……

(五)鬼神之说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被冤枉的姚正源在关押期间收到的漫天辱骂,在他无罪释放后并没有停止,很多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是他杀害了妻子,姚正源社会性死亡。更雪上加霜的是,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住院了。近几年来一直在跟进这起「杀妻案」的记者,看到姚家小女儿住院,立马兴奋了起来。试想,一个母亲如果看到自家女儿车祸住院,必然会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记者们看准了这一点「母爱本性」,在医院外日夜蹲守,等着吴瑞云亲自现身后立马安排头版头条。然而直到小女儿痊愈出院,众人期待的那个「母亲」也并未现身。不论是警方、媒体还是当地民众,都认为到如此关头仍不出现的吴瑞云,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陈桂梅这边,虽然涉嫌指示姚家小兄妹作伪证,但她那一颗爱女的心,却比金子还真。在案子被搁置的三年间,陈桂梅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女儿,走过了无数城镇和角落。渐渐得,陈桂梅开始放弃常规寻人办法,竟然出乎意料地借用起了「天道」,时常宣称女儿已含冤而死,曾看见女儿的卧室里有烟灰缸、钱币这类东西飞来飞去。

(陈桂梅声称从吴瑞云卧室「飞」出的钱币。)

最轰动的一次是陈桂梅花大价钱请来的「著名」神婆,竟然帮她找到了女儿吴瑞云的尸骨!喜出望外的她马上让警方配合寻找自己的女儿。正常来说,警察破案依靠的是证据、是科学,但这次台北警方却参与到此次莫名的鬼神之说中。当时的警政署长庄亨岱一心想要快速破案以挽回颜面,所以亲自带队来到了神婆所指的藏尸地点。桥下人头攒动,人们好奇得来回穿梭,大家都想知道,上天会不会可怜这位思念女儿的母亲。年轻的警察们挥舞着锄头,大有几年前青年公园掘地三尺的架势。

(警方在寻找「尸骨」的媒体报道)

在桥下的淤泥被挖掘了两三圈之后,警方果真挖出了一具白皑皑的尸骨。陈桂梅大惊,立马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大喊着「女儿好惨啊!」。警政署长庄亨岱紧皱着眉头,马上派法医将尸骨带回去检测,驱散了围观群众。然而,当人们都以为这桩长达五年的「命案」终于有了结果之时,反转再次上演。经法医鉴定,那具尸骨不属于人类,是猪骨。三年前因轻信孩童之言而备受指责的台北警方,三年后彻底颜面扫地。吴瑞云失踪案再次被搁置。

(六)意外现身

时间来到 1993 年的 2 月,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花莲警局,说是给自己孩子上户口。她神情畏缩,仿佛在惧怕着什么。紧接着,「吴瑞云」三个字赫然出现在警察面前的登记簿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怔愣不已。查证后发现,这女子正是「杀妻分尸案」的主角、当年挖地三尺也没有寻到的吴瑞云!这么多年来,她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连孩子出了车祸,作为母亲的吴瑞云都始终没有现身呢?经过审问,吴瑞云这才羞愧地交代,当年自己根本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和人私奔了。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姚正源赌气出海工作,在家里独守空房的吴瑞云耐不住寂寞,去了一家名为七吉三温暖的桑拿会所上班,而在跟姚正源的通话中,她谎称自己找了份电厂的工作。在三温暖会所里,吴瑞云结识一位杨姓男子,寂寞的她仿佛又重拾了爱情,没过多久,他们相恋了。在姚正源出海归来后,吴瑞云顿时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有了依靠,跟母亲陈桂梅借了笔钱,与杨姓男子私奔了。

乌龙事件闹大后,吴瑞云不是没有想过澄清,那通说吴瑞云没死的电话,就是她亲自打给警方的,然而胆小自私的吴瑞云不敢亲自出面澄清,因为杨姓男子对她的过往一概不知!原来,从认识杨姓男子第一天起,吴瑞云就动了心思,对外一直谎称自己名叫刘瑞莲,她的现任「丈夫」根本不知她有家有室,甚至连姓名,都是假的。她此次之所以现身,实属万不得已,因为她和杨姓男子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到了年纪要上学,而上学就需要有合法的户口。若不是因为这个,自私的吴瑞云也许永远不会现身,「杀妻分尸案」也会变成一桩悬案。

(七)一点想法

纵观整个案件的发展,我的第一观感是:荒诞。吴瑞云自私自利,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不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不现身,这是荒诞之一。母亲陈桂梅思女心切,教唆外孙指认女婿杀妻,这是荒诞之二。台北警方在案件调查中主次不分,想依靠孩童证言与鬼神之说快速破案,这是荒诞之三。正是因为以上三方面的离谱之处,导致了一场长达五年的大乌龙事件。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姚家两个孩子的「恐怖童言」,这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一、致命的童言「小孩子才不会撒谎。」

正是秉承着这一浅显的认知,警方逮捕了姚正源,民众开始了无限猜疑与攻击。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吴瑞云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果两个孩子的证言没有被推翻,那无辜的姚正源的后半生,会不会永远背负着「杀妻」的嫌疑,永远活在谩骂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2018 年的安徽淮北,一名五年级男生向父母谎称自己被老师殴打。第二天,男生的父母联系了八位亲属一同赶往学校,在见到老师的第一瞬间,男生的妈妈与小姨致直接就把老师按到了墙角,一边撕扯头发一边殴打其他部位。最后,说谎的男生承认自己撒谎,他的父母被处罚拘留 15 日,而这位勤勤恳恳的老师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与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部丹麦电影,《狩猎》。主人公卢卡斯是个善良温和的中年男人,离婚后的他找了份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性情温和,耐心负责,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些早熟的五岁女孩卡拉也不例外。

当卡拉对卢卡斯产生好感后,不仅亲手制作了心形的小礼物塞到卢卡斯包里,还扑过去亲吻了他的嘴唇。面对卡拉的示好,卢卡斯当然是拒绝的,还让她把心形小礼物送给其他小朋友,这让卡拉备受打击,她决定报复这位老师。

(电影剧照,主人公卢卡斯)

当天晚上卡拉就去找院长倾诉,卢卡斯对她进行了「性侵」。之后,卢卡斯的工作被无限期暂停,儿子打来电话质疑他、前妻专门来讽刺他、好朋友与他划清界限,自家狗狗甚至被恶意毒死、所有人都开始指责卢卡斯……更加荒唐的是,当警察与园方询问其他小朋友时,他们的答案竟然与卡拉惊人的一致。可面对漫天的谣言,卢卡斯的解释太过苍白和无力,没有证据,容不得辩解,一句「小孩子不会撒谎」让他在短短几天内「社会性死亡」。

这是不是像极了被冤枉了的姚正源?到了影片最后,卡拉承认自己撒了谎,捆绑在卢卡斯身上的枷锁终被卸下,但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枷锁仍在,甚至更加沉重。当卢卡斯站在 10 月的北欧森林里,享受重见天日的幸福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一枚子弹与他擦肩而过!

二、集体的撒谎行为

结合吴瑞云案与电影《狩猎》,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孩子间会出现集体撒谎的情况?

比如姚正源的两个孩子口径极为一致地指认爸爸杀了人。再比如卢卡斯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详细地描述出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位置、墙壁、沙发的颜色,表示自己也曾被性侵。

但实际上,杀妻分尸根本没有发生,卢卡斯家里也没有地下室。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从众行为」的实验,参与实验者是 123 位大学生。每组 7 人同时参加考试,其中只有 1 人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余6 人都是「演员」。被试者被安排在倒数第 2 个回答问题,这样他可以听到大部分不正确的回答。阿希为实验准备了 18 套试题,每套两张,一张绘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绘有比较线段,被试者需要在右图的 abc 选项中选出比左图短的选项。

(阿希实验内容示例,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在实验过程中,卡片共出现 18 次,但从第 7 次开始,「演员」们开始故意选出错误答案,以此来观察被试者的从众心理和个体独立性。实验结果表明,约有 75% 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的发生;25% 到 33% 的被试者没有被其他人所影响,保持了独立的判断;所有被试者的平均从众行为 34%。在实验结束后的询问中,被试者普遍反映在实验中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因此我们可以试想,群体压力之下的成年大学生都会有从众行为,更何况总是希望「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们呢?在充满谎言的洪流中,说真话的人往往是被边缘化的那一个。

It's always assumed that children tell the truth. Andunfortunately, very often they do.

我们总假设孩子们不会撒谎,但可惜,他们经常撒谎。——

《狩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晋安小号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