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谈股,赵云在三国演义武值排第二

2023-04-28 174阅读
广告一

刘永谈股,赵云在三国演义武值排第二?

其实在三国时期,刘备根本就没有册封所谓的五虎上将。所以在民间有五虎上将的说法,纯粹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牵强附会,将三国志作者陈寿写的关张马黄赵这五位将军的合传,敷衍展开杜撰出了所谓的五虎上将的称呼。

并且对五虎将的座次重新进行划分,将排名最末的赵云,硬是往前提的两位,仅次于关公和张飞成为了五虎将第三名,其实这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的。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赵云追随刘备远比马超和黄忠要早,为什么在,三国志中,他却有比这两名大将排名靠后呢?

原因很简单,另外四位将军都做过四方将军这样的职务,而赵云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在公元219年,刘备终于夺取了汉中,坐稳了汉中王的位子。在他的麾下,武将集团是这样的情况,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此时的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军衔远远不如这四位大将。

要知道当时连一介书生的简雍都有一个杂号将军的称呼,甚至连刘备的小舅子糜竺都有安汉将军的军号,赵云的这个将军军号只不过听上去更加威武霸气一些而已。从这一点上,赵云敬陪末座,也完全可以理解。

还有一点就是赵云的功劳比较少,赵云常年担当刘备的保安队队长,很少有独立领兵的经验,这就使得他的战功远远不如关张二人,甚至比不上后期投靠的马超与黄忠。

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可算是一路诸侯,尤其是马超结好羌人,在陇西,凉州地区,拥有极高的声望,被羌族人奉为神威天将军。在对抗曹操的战斗中,曾经杀的曹操夺舟避箭于渭水,狠狠地羞辱了曹操。

一时间他的声量天下无双,在马超的鼎盛时期,他的实力与名望远远超过刘备。当他投靠刘备之后,他进军围攻成都,成都之主刘璋见马超来战,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终于成都城头竖起白旗投降刘备。这可谓为刘备入主益州立下了头等大功。

随后在汉中争夺战中,马超也利用自己在羌族人中的影响力,策反了当地的羌族人,极大地牵制住了曹操的势力,从侧翼支援了刘备,为汉中争夺战的最终获胜打下了基础。所以凭借这两项大功劳,马超排名在关张之后,完全没有异议。

后来在对刘备的劝进表中,马超更是成为领衔第一人,是文武百官之首,而此时的诸葛亮仅仅排名第五,足可见马超在蜀汉帝国中地位之高。所以以马超在当时的地位,在五虎将排名中排第三,没有任何毛病。

至于黄忠,他从荆州投靠刘备之后,一路上也是为刘备集团立下汗马功劳。在益州争夺战中,他就是刘备军中的主力,打了不少硬仗。

在决定蜀汉帝国命运的汉中之战中,黄忠作为主将,更是亲手斩杀了曹操的汉中大军主帅夏侯渊,奠定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基础。有如此之大的功劳,黄忠自然也能够跻身五虎将之列,并且能够力压赵云。

虽然赵云投靠刘备的时间比较早,但是他的功劳比起马超与黄忠来,还是相形见拙的,所以赵云只能屈居老五,这个排名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可信的。

刘永谈股,赵云在三国演义武值排第二

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

不是每个人都是天选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首先刘备一统天下的难度十分巨大,甚至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假设公元220年,关羽没有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刘备也顺利的攻下了汉中并且站住了脚跟。想要进一步推进战果,其实难度依然很大。且不说孙权和曹操会不会联合压制这个西南地区的霸主皇叔刘备,刘备想要统一天下,恐怕也要用不下于五年到十年的时间。

我们假设刘备用了两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天下。时间来到了公元222年。关羽自然没有败走麦城而活了下来。张飞也不会因为痛失二哥而脾气暴躁,命丧宵小之手。刘备在统一了全国之后坐上了大汉王朝的皇帝之位!那么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会得到怎样的赏赐和结局呢?

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作为刘备中年时期结拜的兄弟,关羽和张飞自然会封侯拜相,明确的说二人一定会被封为异姓王。根据关羽的功绩和平生主要的活动范围,应该被封为荆王或者晋王。而根据张飞平生的主要活动范围和功绩来看,应该被封为燕王。都是实打实的王侯之名。地位尊贵!当然,这一年的关羽已经61岁,张飞也有了56岁。而他们的大哥汉昭烈帝刘备已经60岁。(是的,你们有看错,身为大哥的刘备实际上比关羽还要小一岁)。现实中的刘备在公元223年便去世了,假设刘备由于当上了汉朝的皇帝而心情愉悦多活了两年。那么这两年里,即使其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不会去世或者有些居功自傲,犯点小错误。那么刘备还是会善待两位兄弟的。虽说很多人都觉得刘备一辈子都在学自己的先祖刘邦。自然也会在统一全国之后过河拆桥如杀韩信那般,除掉自己的两位功高震主的兄弟。但是他来不及这么做!所以实际上刘备不会这么做,至少历史不会给刘备足够的时间,因为刘备从当上皇帝到他去世不会超过几年的时间了。在这几年里,恐怕刘备还沉浸在手下兄弟关羽、张飞帮他夺得天下的喜悦之中,还对曾经的结拜兄弟有很强的仁慈之心和感激之情。一时还没有动杀心恐怕就自己先行而去了。

王侯之位恐难传三世

时间往后推了数年,刘备、关羽、张飞先后去世,天下交到了他们的后代手中,继承皇帝大位的依然是大家熟知的后主刘禅。关羽的晋王之位传到了长子关平手中。而张飞的燕王之位世袭到了张苞手中。然而天下无战事,刘禅又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里,显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废了关平和张苞的王侯之位,这是符合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因此关羽、张飞的王侯之位恐怕传三世,甚至有可能给子孙带来杀身之祸。也未尝不可!

汉献帝刘协有话说

你们光讨论刘备统一天下后做皇帝了,如果真的在公元222年时,刘皇叔诛灭了曹操,灭了东吴孙权,正值壮年的我怎么办?

刘禅是否是个昏庸的君王?

现在很多人为蜀汉后主刘禅翻案,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够蜀汉政权三十年,证明刘禅并非昏君,那么历史上的刘禅,真的不是昏君么?笔者认为,后主刘禅虽然在诸葛亮死后依然使得蜀汉政权延续三十年,但他依然是昏君,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

其一: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够当三十年皇帝靠的是诸葛亮留下的人才

诸葛亮虽然病逝,却为后主留下了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王平等人,蒋琬、费祎、董允和诸葛亮并称“蜀汉四相”,他们擅长治国理政,将蜀汉治理的民殷国富。姜维通过北伐以攻代守,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王平兴势之战以三万兵马击败曹爽十余万大军,使得魏国直到灭蜀之战的这段时间,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蜀汉。直到姜维被排挤被迫屯田避祸,魏国才第二次进攻蜀汉。蜀道艰难本来就易守难攻,再加上那么多忠心的臣子为延续蜀汉政权而努力奋斗,才使得蜀汉没有诸葛亮依然延续,这可不是后主的功劳。

其二:刘禅宠幸黄皓将姜维的上表压下去导致邓艾偷渡阴平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

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其实姜维已经预料到了魏国表面上在大造舟船准备进攻东吴,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蜀汉,他甚至预料到了魏军两大主要进攻方向: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然而后主宠幸黄皓,黄皓又对后主说魏军不会来进攻,就把姜维的上表压下去了,导致群臣不知道这件事,阴平桥头和阳安关口也没有派遣廖化、张翼去驻守,这直接导致了阳安关失守,钟会长驱直入进入汉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绵竹城下。假如后主听从姜维建议,偷渡阴平的邓艾会全军覆灭,钟会也无法攻破阳安关。大家还认为刘禅不是昏君么?

其三:刘禅统一后期已经到了“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的悲惨境界

东吴使者出使蜀汉,回来的时候是这样评价蜀汉的:

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三国志

当时的蜀汉朝廷,已经听不到直言劝诫的声音了,蜀汉民间,百姓面有饥色得不到温饱,所谓“燕雀在朝廷,不知道蜀汉这个大厦快要化为灰烬了”,如果魏国使者这样评价,可以说是抹黑蜀汉,东吴使者都这样评价了,大家还觉得后主不是昏君么?

其四: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刘禅是昏君

在《三国志·后主传》中,陈寿评价后主说: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三国志

也就是说,《三国志》已经明确说明了后期宠爱黄皓的刘禅是“昏暗之后”了,前期也只是“循理之君”,还是靠蜀汉四相的辅佐,现在很多人为刘禅翻案,是要推翻《三国志》的记载么?有人说陈寿评价不是客观史实,每个人都有权根据史实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他们怎么就信了陈寿对诸葛亮的那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名之干,优于将略”呢?一下子信陈寿一下子不信,这难道不是双重标准么?何况陈寿作为当时历史的见证者,他的评价总比千百年后某些人的评价要准确吧!

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诸葛亮就已经进入武庙十哲,被誉为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奇才,而自古以来刘禅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评价都是昏君,现在某些人何必哗众取宠呢?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为什么关羽不愿为荆州嫁女?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政治婚姻本身就有问题,荆州位于吴政权的上游,对其威胁较大,一个有野心的人是不会放任自己头上时刻悬着这样一把达摩斯利剑的,可以说孙权不怀好意。窃取荆州他做了很多内容,拉拢其守卫的主要官员只是其中之一。上一次这样的表演是给刘备个妹妹,这个泼辣的妹妹不但让自己的夫君近不了身,还差点抢了刘禅做人质。这样下三烂的手段关羽等蜀汉主要成员能不小心吗?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关羽的性格使然。关羽的能力很强,还特别孤傲,除了自己的老大刘备、自己的几个患难兄弟、诸葛亮,还有天下枭雄曹操,再无人能进他的法眼。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孙权这样的“货色”!实际上孙权外表谦恭实则阴狠,表面迂回实则战略意图极大!从得到父兄传下来的这片地盘到赤壁之战及后来的一系列战役,从未尝败绩。这样的一只“卧虎”难道不值得警惕吗?但关羽没有。他不是不愿为蜀汉贡献自己女儿,而是他觉得自己辉煌的战绩和不赢于士族大家的能力水平是可能控制这一切的。这样的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光芒,却意识不到别人的野心。

另外,蜀汉政权在赤壁之战后发展过快,没有出现相应的战略安排也是重要原因。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当时的天下事物和三足鼎立的安排得到了刘备等主要成员的认同,关羽后期的军事行动也是参照这个战略进行的。但这个战略没有细操控,关羽这个实际上的牧守也没有与之配套的幕僚,处理对外关系这样的大事物前,只有关的“一意孤行”。战略很好,但在事业发展过快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盟友可能的动向,所以处于中枢的刘备、诸葛亮就没有向关羽发出调整战略、巩固成果的信息,关羽当然地按照原有的战略安排行动和考虑。

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甲战象”。

一家之言,唯恐片面,欢迎留言讨论,共议五千年兴衰成败!谢谢!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晋安小号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