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武器强化11技巧,三国志11加强版中新人玩哪个势力比较容易

2023-05-06 212阅读
广告一

dnf武器强化11技巧,三国志11加强版中新人玩哪个势力比较容易?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的整体难度并不大,但是,也不是说刚一上手就可以随意碾压其他任何势力。

其中,就有这么一些剧本,一些势力,适合新手来玩。

dnf武器强化11技巧,三国志11加强版中新人玩哪个势力比较容易

一、190年反董卓联合军剧本

为什么要说这个剧本,是因为,对于这个剧本中的大部分势力来说,都不难。

因为大部分势力,不是初期就自身实力强横,要么就和周边大部分势力都处于同盟状态。要么就是周边地理形势特别好。

即便是和董卓接壤的几个势力,因为和周边其他势力都处于同盟状态,其实也仅仅需要面对董卓这一面的威胁罢了。实际上的难度也并不大。

这个剧本的所有势力中,其实就只有蓟城刘虞一个倒霉蛋。

我们以刘备为例,简单来说一下前期的同盟关系的重要性。

在超级难度下,我们可以看看玩家势力和电脑AI势力在前期兵力经济方面的巨大差距。

简单对比一下平原和南皮,电脑AI袁绍的初始兵力56000,金钱8400,军粮96000。玩家平原刘备初始兵力14000,金钱3600,军粮40000。

兵力相差了4倍,钱粮也都相差了2倍多。

这种初始状态的巨大差距,在游戏前期会给玩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哪怕你有关张之勇,也怕蚁多咬死象。

而且,电脑一般会固定在第一年的5月份开始攻击玩家势力。就像平原刘备这种手下没几个人的势力,你就是其他事啥也不干,4个月的时间,你连内政建筑都造不了几个。更何谈扩军备战了。

所以,前期的同盟关系,使得玩家在前期缺人少钱的时候,可以更从容的发展,拉近与电脑AI势力初始状态的巨大差距。

总的来说,190年反董卓联合军这个剧本,就很适合新手上手。只要你别选刘虞。

而这个剧本的刘备势力,也是我觉得是唯一一个适合新手玩的刘备势力。

二、194年群雄割据剧本曹操势力

曹操的势力虽然是御三家之一,强大无比,但实际上,我感觉适合新手玩的,除了190年反董卓联合军剧本,就只有194年群雄割据剧本了。而且194剧本的曹操,比190的还要简单。

包括人物最全的250年英雄集结剧本,都不适合新手玩。

因为曹老板的势力不太强的时候,总是会处于整个地图的中心位置,又以陈留、许昌这种不利于防御的城市为多。

新手的话,觉得曹操强就选择曹操的话,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左支右绌的状态中,根本不好打。

而194年群雄割据剧本的曹操,虽然还是处于陈留这破地方,而且东面还有濮阳吕布和小沛刘备两个强邻,但是,两个势力想要来打曹操的话,只有一条道路。两个势力往往会自己先打起来,然后胜出的,即便是能到了陈留城下,也都是残兵败将了,根本不足为虑。

你再腹黑一点,在陈留东南的山口位置造个阵+火球,那直接就把吕布和刘备都给废了。

而其他方向,不仅没有威胁,反而是像洛阳、许昌、宛城这样的大城,还都是空城。

如果换成其他势力,一下子还吃不下这么大的蛋糕。

但是曹老板的势力在这个剧本中,初始就有27人,而且主要的文臣武将的班底都在,可谓是阵容极端奢华。即便是强行拿下这三个空城,都毫无压力。

因为这三座城的外围,还有缓冲区。

比如洛阳,是出了名的好防御,只要拿下函谷关就行了。

宛城本来位置是不太好的,但是上庸和新野都是空城,许昌洛阳又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只要拿下长安方向的武关,也可以高枕无忧。甚至你都可以考虑拿下潼关,这样,函谷关也不用守了。额,潼关都打了,要不干脆把长安也拿下?

许昌也差不多,拿下之后,周边要么是空城要么是自己的城,其实只有汝南一个方向的威胁。

这四座城市正好可以抱团,互为犄角,使原本都不太好的防御态势变得固若金汤。

只要守个一年半载,待发育完毕,就是横扫天下的气象。

至于其他几个剧本,曹操都是顶级的大势力,没啥玩头。

三、184年黄巾之乱剧本孙坚势力

其实我很少玩黄巾之乱的剧本。因为剧本出场的人太少势力太少,而且空城太多,玩起来基本上没有一丁点难度。

所以,也就更适合新手来体验一下游戏了。

而御三家的另一家孙吴,就是这个版本的难度比较低了。另一个就是上面聊到的190年反董卓联合军的剧本。

这个剧本中,孙坚手下虽然没有鼎盛时期的那些大牛,但是也有一些起家的家底,强度也还不错。

关键是所处的下邳,仅仅与黄巾军占领的小沛接临。而小沛往下邳的渡口,又是非常好防御的。

而在整个地图的南方,全是空城。

孙吴鼎盛时期的地盘,就是江东和荆襄的部分地区,现在都是空城,孙吴就很容易全部占领。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好招募那里的在野人才。稍微的苟几年,整个中国的南方地区就都成了孙吴的地盘。

根本不存在什么难度问题。

但是,也是一个很无聊的过程。

而孙吴势力在其他几个剧本中,要不就是大势力,要不就是被其他势力环伺。

虽然对于孙吴的强度来说,对于老玩家根本不存在破局的压力。但是如果是新手玩,那他们很难发挥出来势力应有的战力。一旦被几家电脑AI轮番进攻,能抗住倒是怪了。

结语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比较适合新手上手的几个势力了。

当然,对于老手来说,不能破局的势力几乎不存在,但是,很多势力确实是不适合新手玩的,哪怕是刘曹孙的御三家。

我是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感谢您的支持。

三国志11南蛮征伐怎么收姜维?

我好久不玩三国志11了,但是这个游戏,前期玩起来有意思,到后面就没啥劲了,前几天,我又玩了一下南蛮征伐,用蜀国,我的战略,南北战场同时开展,北方战事的计划是一举拿下雍凉,南方是灭孟获,我的操作如下,一上来,全卸任,节约钱,研究主要是政治,魏延的忠诚一定要加满,因为要长期在外作战,保险一点,可以把的卢也赐给他,成都造一个计谋府,一个人才府,把赵云,马云禄,诸葛亮,马谡,黄月英,伊默,蒋琬,魏延,李严,关兴,关索,张苞,鲍三娘,李恢,霍戈,王平调往汉中,汉中造符节台和工房,训练士气,阳平关的士兵和兵装也拉回汉中,同时成都,江州,永安,梓潼等郡的兵装和兵装对应数量的士兵送往汉中,包括隘口和港口的,汉中工房造好后,至少造2个井栏,当然,每个城市也要正常建设,等李严他们一到汉中,立马起兵攻天水,马超;关索;蒋琬一队骑兵5千 ,诸葛亮马谡一队弓兵2千,李恢一队弓兵2千,魏延,张苞,霍戈戟兵2千,李严,关兴,鲍三娘戟兵2千,每队带钱800,北上攻击天水,2队软控,一队硬控,走大道,天水一般是第一波出四路军,马尊,尹赏,姜维,梁绪,其中姜维6千骑兵,用诸葛亮混乱住,其他各路,马超队可以控制一路,李恢可以控制一路,另一路也完全控制的住,一边控制,一边打到姜维快没有兵的时候,用戟兵战法熊手,抓到的几率很高,SL大法多用几次,汉中有符节台,掉忠很快,在天水正东的通道间造一个军乐团,补充士气,电脑有个特性,城池受到攻击,会不断的调武将过来,天水第一波出兵的干掉之后,后面出来的都是剑兵,没啥威胁,第一波魏军消灭,正常来讲,梁绪,尹赏,姜维,马遵都已被擒,第二波出来的,有时候会有张合,曹真,黄权,陈泰,陈群等辈,一样擒下,要注意的就是安定会有骑兵部队来天水,但是这个骑兵部队是入城的,一单入城天水就有兵装,这个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安定的部队入城,天水几个回合的火球攻击,就会被破,攻破天水后,队伍不入城,直扑长安,期间,成都梓潼以及沿线关隘的兵装和士兵已经运到汉中,至少也造了一个井栏了,补充各个部队到5千人马,再补充一下军粮和金钱,钱至少补到每队800金,这个时候,姜维应该已经投降了,让黄月英和姜维一队,井栏汉中出动,和其它部队一起同时攻击长安,如果姜维还没降,那就用马云禄或者马岱和黄月英一队,此时,长安的兵营冶炼和槽厩也已经造好,但是不用担心,一路软控硬控,攻到长安城下,马超的骑兵要注意,守住长安与潼关的道路,因为这里有输送队,如果实在一个回合打不了,让诸葛亮过来伪报,千万不能让输送队送兵装入城,长安打起来会累一点,但也不难,充分利用井栏和火球,攻破长安后,井栏东进扣开潼关,剩下的进城休整,此时,江州和永安及巫县港的兵装和士兵也早运抵汉中了,长安快破城之际,从汉中运送至少1万人马,5千弩和一个井栏去长安,潼关在手,靠2个井栏,一个军乐台和数千戟兵,完全守得住,北方战事打响的同时,南方成都,把汉中以外的智力高武将的调往成都,不断的对建宁流言,建宁很快就会出现盗贼,部队出征也很容易就被策反,运气好可以直接策反太守,如果能策反太守,在建宁造计谋府,成都高一点智商的人南下建宁,同样的方式对云南,如果不成,北方攻破长安之后,调来李恢,关兴张苞,连同马忠,张翼等辈南征,南征,充分利用好太鼓台单挑,让李恢晕了敌将之后,关兴张苞单挑,到了建宁城下,就放火球破城,攻破建宁之后,云南就很好打了,北方战事,天水攻破后,不要建设,正常来讲,攻破长安的之后,安定会派兵攻天水,这样正好,从长安起兵,把安定给端了,在此期间,汉中虽然会受到上庸的几次进攻,但只要在汉中东面的路上造个阵,守起来也不难,毕竟有赵云守在汉中,至此,雍凉,除了天水有些轻微抵抗,基本已经平定,南中,也已经平定,技能点,我是全力开发投石,升到霹雳,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而且又能获取大量技能点的守住潼关了,打到这样,基本就没劲了,马超,赵云,马云禄也已经去世或者即将去世,最难的已经打完了,我基本上打到这样,就破局不打了。

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内阁和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两种尝试,但并不是首创,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创立了内朝制度,以尚书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常在宫内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这与丞相为首的中央行政机构相区别,丞相的行政班子称为外朝。放眼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加强皇权的手段就是加强内朝的权力,削弱外朝的智能,最终导致秘书机构的地位高于行政机构,而权力集中于皇帝。

明朝的内阁制度就是这种尝试,首次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管行政中枢,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但因明朝后继皇帝的不作为,内阁逐渐变成中枢机构。清朝的军机处则很好的秉承了秘书的绝色,真正做到了集权于皇帝。

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化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阶段,明太祖借着胡惟庸案的机会废除丞相制度,或者说胡惟庸案就是朱元璋为了废相而自导自演的“前戏”。

在此之后,中书省领导六部的行政格局已经打破,故而六部直接受皇帝领导,对皇帝负责,皇帝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于是就设立内阁为行政顾问,所以打根儿上,内阁就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这就意味着皇帝一人身兼两职,皇帝丞相合二为一,这就加大了皇权,但同时也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朱元璋是一位勤勉的皇帝,他对皇位的来之不易深有体会,所以在朱元璋时期,设立内阁只是为了提供意见,作为处理政务的参考。所以朱元璋时期也并没有内阁之称,只是参照宋朝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以大学士作为咨询对象,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北伐的军务繁忙,简单的咨询并不能帮助皇帝分担压力,所以就正式成立内阁,参与辅政,内阁只拥有议政权,六部拥有行政权,决策者当然还只能是皇帝。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宣宗时期,三杨辅政帮助这位年轻的皇帝梳理了治国理政的章程,从而也将阁臣的地位空前提高,内阁开始掌握“票拟”权。就是指内阁对奏章进行意见的草拟,草拟完之后,再由皇帝朱批,形成政令。这就意味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开始出于内阁的意见。因为三杨同时兼任着部院尚书职位,所以也开启了阁臣掌管实权的模板。

到了景泰年间,王文以最高监察机构长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吏部尚书的身份入阁,再次提升内阁的权力。到此时,内阁就不算一个咨询机构了,而是一个文官集团代表机构,他们通过票拟权主导国家政策,重新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

在复杂的官僚体系下,阁臣形成的利益集团背后拥有大批言官,他们是阁臣向皇帝施压的尖兵利器,皇帝在行政上的妥协,往往只能通过另一种权力制约——司礼监!所以明朝中后期的内阁成了外朝,司礼监成了“内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权,成为皇帝制约内阁的主要方式。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倘若是嘉靖皇帝这样的权术高手,那么这种方式确实有用,但倘若皇帝不够精明,也就会出现宦官祸害朝政的局面。万历皇帝即位之初,票拟权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导,批红则全由大伴冯保代替,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驾驭有术的嘉靖帝)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明史》

所以明朝的内阁制度总体上是失败的,它由一个秘书机构演变成权力中枢,这就失去了内阁的意义。皇帝为了制约内阁权重的问题,以司礼监宦官作为“秘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宦官专政的导火索。这些权力制约中,内阁与六部、司礼监形成矛盾体,首辅与次辅也形成矛盾体,这是党争形成的重要原因,党争又成为行政效率低下的致命毒药。所以明末内外形势窘迫的情况下,尚有言官的相互抨击,这都是权力集团扔出的利剑,抨击政敌的同时,也插入了大明王朝的心脏。

清朝的军机处的产生与职能

清朝在努尔哈赤时代形成了极具满族特色的“八王议政”制度,随之演化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这是军事民主决议的形式。它对满清迅速强大并入主中原的意义重大,然而在奴隶主向封建王朝的跨度中,满清统治者对明朝旧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改制中枢,将皇权推向了无以复加的顶峰。

(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式)

清朝的封建化以及君主集权是在皇太极时期开始,但仍然未改变议政王会议的形式。到顺治亲政后,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影响,故而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旨在将一个军事合议政府改变为有序的文治政府。但顺治帝只进行了三年的改革就神秘去世,除了以内三院为基础建立内阁以外,只留下“日讲起居官”的陪读秘书模板,这种模板对后世帝王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四大臣)

顺治帝为年仅8岁的玄烨留下了辅政体系,即非宗室亲贵的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议政大臣成了他的辅政团队。这四位辅政大臣废除了内阁,将顺治帝的汉化机制一一抛弃。当鳌拜独大之后,辅政体系的平衡彻底被打破,他将“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内阁之权揽于一身,再次对皇权形成威胁。

康熙八年(1669),在满臣索额图、汉臣黄锡衮、王弘祚等人的支持下,清除了以鳌拜为首的政治集团。年仅15岁的康熙自此开启了父亲没能完成的汉化改革,第一步便是重启内阁,并将内阁制度细化完善,使其成为正式的国家行政体系中枢。

(鳌拜经典影视形象)

与明朝一样,康熙赋予内阁票拟权,但削弱了首辅的地位,内阁大学士轻其权而重其名。然后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权,内阁在这个时期就成为办实事儿的行政机构,所以也就被“排挤”成外朝。

“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康熙起居注》

与此同时,康熙参照顺治帝的日讲起居官,从汉族文人中挑选伴读,旨在汲取治国良策。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禁城之内设陪读书房,这就是著名的南书房。

(南书房)

起初,南书房供职人员不得参与外朝政务,只是偶尔受皇帝特旨承担草拟职能,可随着三藩之乱的发展,康熙帝政务愈加繁忙,遇有急奏时召集“议政王大臣”多有不便,于是经常于南书房内以陪读文臣作以参谋机要,将内阁外朝政务分拨至“内廷”处理,进而使南书房的职能逐渐转变,愈加接近核心权力圈。

故而到了康熙中后期,形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者皆涉机要的局面,即“大事关大臣;群事关内阁;撰拟谕旨则关南书房”。长此以往,南书房因近水楼台之便,成了皇帝的机要参谋机构。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为筹备对准噶尔部的战事,于户部之下设立军需筹备专项机构——军需房。这也是参照了南书房的模式,以信任的亲王、大臣做军事行动的参谋。随着战事的发展,雍正帝将军需房迁至禁宫门外,以便提升军务处理的效率,由此也更名为“办理军机事务处”。

军机大臣都是兼职的形式,雍正帝随时召见军机大臣询问战况、听取意见、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不经内阁,直接发给有关官员执行。这在提高战时军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削弱了内阁的权力,而军机处只是上传下达,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军机处)

虽然军机处是为筹备战事设立,但他对雍正帝的启发就是君主集权的重要性,所以雍正帝在之后不断分解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密折制度就是最好的方式,大臣绕过礼部通呈司,直接向皇帝上报机要的折子。这曾经是康熙帝监视江南反清复明活动的工具,曹雪芹的祖辈在江陵织造干的就是这种监视工作。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将这种制度扩大化,规定凡五品官员皆赐密奏之权。

我国第一档案馆现存康熙朝密折3119件,雍正朝的则达到4万余件,这无疑是增加了雍正皇帝的负担,所以军机处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雍正帝的阅折机构,这与内阁的票拟权如出一辙。

到了乾隆时期,军机处职能逐步增加,首先就是编制上:军机大臣额定扩充至六人,军机章京扩充至十六人,满汉各半,凡有重要策令下发,由军机处直接办理的为“庭寄”;由军机大臣转交内阁办理的则称“明降谕旨”。军机处在乾隆朝形成了中枢地位,将内阁推向了日常行政机构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则彻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乾隆五十八年(1793),裁撤了议政大臣的职务,决策权完全收归皇帝。

和珅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凭着乾隆帝的信任,和珅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渐而参与决策,将军机处的权力扩大。此时已经不是秘书机构了,正如明朝的内阁,他已经形成了与皇权的威胁。

嘉庆帝完全掌控政权后,及时纠正了这个局面,通过重其职能,轻其权力的方式,削弱军机处的权力,但并未改变其中枢的地位。嘉庆帝时军机大臣“承命办事”,这才算是皇帝的秘书兼跑腿,它虽具中枢职能,却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因此无法形成与皇权的抗衡。

从嘉庆帝到咸丰帝期间,军机大臣的品阶始终无定制,任免权完全由皇帝掌握,道光时还规定,各处发往军机处的奏折必须先经皇帝之手后,军机大臣才能阅览。

(总理衙门)

咸丰十一年(1861),随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军机处便失去决策权。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开启了以亲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惯例,这虽然提高了军机处的规格,但在慈禧掌权的期间,无论是重新设立的议政王,还是亲王掌管的军机处,都只是一个参谋机构,并无实际权力。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失利,慈禧将军机大臣全体罢黜,以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充入军机,史称“甲申易枢”。这标志着军机处沦为慈禧的权力工具,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立宪派以责任内阁取代了旧内阁和军机处,从此再无皇帝的秘书机构。(预备立宪)

综上,无论是明朝的内阁,还是清朝的军机处,从根本上都不属于行政中枢,但在发展中都添加了行政中枢的色彩。明朝的内阁在前期有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到中后期发展至皇权的对立面。清朝的军机处则较为完整的承担了秘书角色,只是在乾隆帝时期出现了插曲,在权臣和珅的影响下,触摸到了皇权的尾巴。所以军机处能够代表君主专制发展至鼎峰,而内阁算是为这个鼎峰做了铺垫,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明史》、《清史稿》、《康熙起居注》、《永宪录》

保护美国总统安危的特勤局?

美国特勤局(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Secret Service,USSS)是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主管刑事调查和保护现任和卸任国家领导人的联邦执法机构。也就是说,特勤局并非只是提供保镖,还有保证美国的金融和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刑事调查任务。正是因为如此在2003年以前,美国特勤局一直隶属于美国财政部,因为当初建立特勤局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当时普遍存在的伪造美元的行为。截止到2010年,美国特勤局拥有大概3200名便衣特工和1300名穿着制服的警官以及2000名技术和行政人员。

美国特勤局标志(上)和旗帜(下)

(来源:Wikipedia,下同)

根据美国国会的授权,美国特勤局目前主要执行两项截然不同的关键性国家安全任务(双重任务),即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保护国家领导人,以及保证美国的金融和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首先,保护任务。(1)确保美国总统、副总统以及总统和副总统的直系亲属,前总统,前总统的配偶,以及前总统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子女,主要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及其配偶,外国国家元首的安全。(2)为白宫、白宫附近的财政部大楼、副总统官邸(美国海军天文台环路一号),以及所有驻华盛顿的外国外交使团提供安保服务。保护任务包括与州和地方执法力量协调人力和后勤以执行保护行动,为给被保护者提供预防性保护以进行现场和场地评估,以及通过调查所有对被保护者的所有威胁方式提供保护情报。(3)特勤局被指定为负责规划、协调和实施应对国家特别安全事件(NSSE)的安全行动的领导机构。作为预防事故的使命的一部分,特勤局非常依赖其情报部门细致的预先工作和安全评估来确定被保护者面对的潜在风险。

特勤局特工应对小约翰·欣克利对罗纳德·里根总统的暗杀企图(上,1981.3.30)、特勤局特工执行保护小布什总统的任务(中,2008)以及特勤局特工执行保护奥巴马总统夫妇的任务(下)

其次,调查任务。(1)保护美国的支付和金融系统,使之不受各种金融和电子犯罪的影响。金融调查任务包括制造伪币、银行和金融机构诈骗、邮件诈骗、电汇诈骗、非法融资业务等。(2)电子调查,包括网络犯罪、网络入侵、盗用身份、接入设备欺诈、信用卡欺诈以及知识产权犯罪。(3)特勤局是联邦调查局(FBI)的联合反恐怖主义特遣部队(JTTF)的关键成员。这一部队主要负责调查和打击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以及作为高发毒品走私地区( High Intensity Drug Trafficking Areas,HIDTA)任务的武装力量,承担在美国关键区域减少和消灭毒品贩运的任务。(4)调查失踪和受虐儿童,是美国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NCMEC)的核心合作伙伴。

特勤局电子犯罪特遣部队(ECTF,上)、特勤局资产没收和洗钱特遣队(AFMLTF,中)以及特勤局网络情报中心(CIS,下)

1865年7月5日,美国特勤局建立,其任务主要就是打击假币,随后发展成为美国首个国内情报和反情报机构。1901年威廉·麦金利总统被暗杀后,国会非正式地要求特勤局提供总统保护。后来美国特勤局的很多任务都被之后陆续建立的机构,例如联邦调查局(FBI)、中央情报局(CIA)、缉毒局(DEA)、烟酒火器和爆炸物局(ATF)以及国税局刑事调查处(IRS-CI)所接管。

特勤局特工在执行保护任务

美国特勤局特工职位竞争非常激烈,2011年向特勤局提出特工申请的人就有15600人之多,但录取的则不到1%!虽然特勤局一直是前军警人员的热门职业发展道路,但特勤局还是寻求雇用多种背景的探员,例如会计师、律师、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外语专家等,以满足特勤局的这种双重任务。想要成为特勤局特工,必须是美国公民,并拥有有效的驾照,拥有优良的健康条件,未矫正视力不低于20/60,矫正视力不低于20/20,年龄在21到37之间。不过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可以超过37岁。除此之外,未来的特勤局特工们还要获得绝密/敏感隔离信息(TS/SCI)许可,并且要接收广泛的背景调查。

从上到下分别是1875年到1890年、1890年到1971年、1971年到2003年、以及2003年至今的特勤局警徽

特勤局的特工和特勤人员一般身穿适合周围环境的服装,以便尽可能的融入其中。多数情况下,近距离保护一般穿保守的套装,这种套装可以是从燕尾服到休闲服。特勤局特工经常被认为会戴着反光太阳镜和通信二级。特勤局特工的服装通常是定制的,以便隐藏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另外,特勤局警官的服装包括标准警察制服或统一制服,反狙击手小组、紧急应变小组(ERT)以及训犬师还会穿防弹识别背心。制服肩章采用白色或者黑色的美国盾徽,具体颜色取决于服装。另外,肩章的徽章周围有“美国特勤局军装警察”的字样。

进行电子调查任务的特勤局特工(上)、模拟执行搜查任务的特勤局特工(中)、以及作为紧急应变小组(ERT)的特勤局警官及其警犬

特勤局总部在华盛顿特区,特勤局特工一般在位于美国和世界各地的136个办公地点和分支机构工作。位于里昂和海牙的办事处分别负责与位于这两个城市的国际刑警组织和欧洲刑警组织总部联系。

特勤局办事处的分布状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晋安小号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