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13号地区单人上房,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cf13号地区单人上房,你听过什么农村发生的稀罕故事?
老父亲把儿子的怀孕未婚妻娶了,还生了孩子!而孩子竟不是儿子的血脉!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有点出人意料!变得有些神秘色彩!
相传村里有一富户,家大业大,老两口有一个儿子,经营着布匹生意,大街上有一个专卖店,由老爷子负责管理,雇了一个伙计帮忙,儿子负责去南方进货,经常出差,在南方看上了一个漂亮女子,偷偷摸摸的带回家,又不敢进家门,思来想去,还是先把女子,寄存在伙计家里吧!
这伙计姓郝,早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老太太为人慈悲善良,吃斋念佛,儿子非常孝顺!把女子藏在伙计家,肯定没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回到家里,父母见儿子回来了,非常高兴,把准备给儿子订婚的事,告诉儿子。
原来这些天,父母正张罗儿子的婚事,邻村做药材生意的人家,有一个女儿,长的眉清目秀,两家关系一直很好,看到孩子们长大了,经媒人一说,老人们都觉得门当户对,都挺满意。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儿子听后,并没有高兴起来,心里明白,完了!能改变命运安排吗?
一边是父母安排,择良辰吉日,给儿子完婚,一边是心上人默默的等待!
当儿子偷偷摸摸的,去老太太家见女子时,让她安心等待!时间不长就会有结果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能糊弄傻子了!……
新婚之日,鼓乐喧天,洞房花烛夜,儿子一看新娘子,美若天仙!真的是做梦没想到,两个人颠鸾倒凤!乐不思蜀!早把寄存在郝家的女子,忘的一干二净了!……
自从上次看了女子,女子就天天盼着心上人,早点把她接回家,正大光明的结婚,当男子结婚那天,她也听到了娶亲的鞭炮声,是伙计回家后,酒后吐真言,把事情搞砸了!
深夜女子,悲痛欲绝!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负心人!自己还苦苦地等待着!原来已忘记了,当初的海誓山盟!也罢,既然生无可恋,就找个地方结束了吧!
怀着满腔怒火,女子到后半夜,悄悄走到院子里,把大门打开,回头看看,这善良的老太太家,这么多天的照顾,无以回报,跪下磕了几个头!起身走向村外的一棵歪脖树旁!……
当女子苏醒过来,看到老太太和她儿子,站着床边,明白了,自己没死成,老太太给她煮了面条荷包蛋!让她吃了,她泪如雨下,一言不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个寒冬的夜晚,一场大火把富户家,烧的家败人亡!而不可思议的是,只有老头子幸运的逃过一劫!其他人命丧火海!……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留在郝家的女子,此时怀孕了!
老太太知道女子的情况后,既高兴,又难过!
富户庆幸的是,临近的门市好好的!还能维持生计!
老太太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孩子可是主人的命根子!老天有眼啊!她叮嘱儿子:把富户儿子,如何把女子安排在他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慢慢讲给主人,让他把女子妥善安排了,也是咱们郝家的功德啊!
老头子一听伙计的话,不敢相信!让伙计赶紧带他去看看,这个没有过门的儿媳妇。
当伙计带着主人,回家一看,人去屋空!只有老母亲一个人,在家做针线活!问女子去向,母亲为难的说:她让我转告主人,除非明媒正娶的把她娶了,才会进家门,否则不会走进一步!……
老头子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女子可不简单啊!真的是有心机啊!
为了这个家,延续香火,也只好答应了吧!只是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儿子和家人。
在过去,有钱人娶妻纳妾非常正常,只不过这样的关系,还是第一次听说!……
经过那场大火后,房屋整修的基本复原了!只是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如女子所愿,她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并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脸上也有了笑容!老头子更是每天不亦乐乎!
渐渐的发现,小孩子的模样,越来越像伙计了!
老头子从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中,也觉得孩子不像儿子的!
终于有一天,女子向老头子摊牌了!
原来这孩子就是伙计的,连伙计的母亲都没有想到。
那天夜里,母子俩救了女子,守候着她,母亲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看护!细心照顾着,再也不能出事了!
酒意未消的儿子,等母亲走了,睡意朦胧,就稀里糊涂的躺在了床上,女子心里明白,这郝家的儿子,是一个憨厚老实人,回不了老家了!自己往后余生就靠他了!当伙计躺床上的时候,女子既尴尬,又感激,没有了女人的羞涩,把伙计拥入怀里!……
过了一段时间,女子发现自己怀孕了,心想怎么收拾一下,把自己搞得生不如死的仇人!报答郝家的恩情呢?
她和老太太说了自己的想法,准备报复老头子。
老头子做梦没想到,这是一个连环计划!
在女子给他说明白一切后,老头子摇了摇头说:我认命了!以后这个家就是你们的了!只要能给我养老送终,我什么也不在乎了!……
若干年后,一个英俊少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给坐在凳子上的奶奶说笑,一会儿给在院里抽烟的爷爷点火!屋里的妈妈做好饭菜,让儿子招呼爸爸回家吃饭!
伙计回家了,依然跟老头子叫老爷!老太太跟老头子叫大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忘记了昨日的痛!幸福的享受晚年生活!
只是门厅的牌子,换成了“郝”字!……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寨,是一支相当传奇的农民起义军。虽然是农民军,但这支农民军内部走出了一大批牛人,深刻地改变了隋朝末年的历史走向。
真实的瓦岗军,其实是这样的。
隋朝末年,隋炀帝好大喜功,一边修大运河、一边广修宫殿建造洛阳城,已经严重透支了国力。然而即便国力已经难以为继,隋炀帝依然搞不清楚状况,开始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人力,准备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这次征讨高句丽,堪称是倾国之战。有专家进行过测算,当时杨广调集的正规军,再加上负责后勤补给的民夫民力,总人数应该超过了五百万人!要知道,隋朝末年的时候,整个中国总人口数,也不超过五千万。杨广当时为了发动这一战,等于是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都调动了起来,就为了打这场大战。
原本因为已经修大运河、造宫殿,已经被压迫到极致的底层老百姓,终于忍不了了。就在杨广开始征兵的同时,山东人王薄率先起义,拉开了隋末乱战的序幕。
就在王薄起义不到一年之后,在河南又有一个叫翟让的人,因为犯了点事被隋朝捉拿,所以干脆逃到了今天河南滑县南部地区,聚众起义了。
在翟让刚刚起义的时候,瓦岗寨只是一股规模极小的农民军,甚至可能连农民军都称不上,只能称之为流寇。翟让起兵之后,就带着几百号同样活不下去的底层农民,开始占山为王。
就在翟让起义之后不久,有两个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先后加入了瓦岗军。
一个叫单雄信,一个叫徐世绩。而这个徐世绩,在演义小说当中,通常被称之为徐茂公。而在正史上,他的另一个名字李绩,则更为大家所熟知。
当然,那是后话了。
单雄信和徐世绩两人,在当地都是很有威望的角色。这两人参加起义,也不是因为自己活不下去了,而是因为看到乱世将至,想要参加起义军,有一番作为。尤其是徐世绩他们家,在当地那是相当的有钱,堪称当地首富。
在这两人加入起义军之后,瓦岗军迅速壮大了起来。单雄信和徐世绩,都是最顶级的人才,不光能打,而且智慧过人。尤其是徐世绩,虽然加入农民军的时候仅仅只有十七岁,但却展现出了极为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徐世绩加入瓦岗军之后,给翟让提了个建议,认为翟让要想将麾下的农民军发展壮大,不能继续占山为王,做一伙简单的强盗,而是应该组建一支有纪律有谋略的军队。而且,瓦岗军绝对不能抢劫所在郡县,而是应该走得远一点去打劫。比如去运河沿岸,抢劫过路的商旅,油水更大,而且也不会遭到当地人的嫉恨。
不得不说,徐世绩的这个主意,是真的很不错。
不抢当地人,甚至主动保护当地人,这就能赢得当地人的支持。一旦官军前来围剿,就能依靠良好的群众基础,转危为安。而去运河那边抢劫,油水明显更大,好处更多,更容易让麾下军队发展壮大。
翟让想了想之后,觉得徐世绩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就采纳了徐世绩的建议。
这是瓦岗军第一次重要转变。
从这时开始,瓦岗军就不再是一伙单纯占山为王的土匪,而是一伙有组织有谋略的农民军了。从这时开始,瓦岗军就变得和其他普通农民军,截然不同了。
在单雄信和徐世绩加入之后,瓦岗军开始迅速壮大。短短一年之后,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人的规模,威震整个河南。
瓦岗军之所以能够迅速壮大,除了单雄信和徐世绩的加入,给这支农民军带来了一定的组织性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隋朝自己作死。面对各地的农民军起义,杨广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征讨高句丽的想法,继续坚持死磕高句丽。如此一来,便导致更多的底层人民活不下去了。这些人活不下去之后,自然就只能加入农民军,开始走上反抗的道路。
另外,在隋炀帝第二次进攻高句丽的时候,隋朝的大贵族杨玄感,趁机起兵,打算推翻杨广,取而代之。可惜当时隋朝兵力依然很强,最终,杨玄感战败,杨广获胜。不过杨玄感的这次起兵,倒是再次给隋朝造成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杨玄感的这次起义,对于瓦岗军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杨玄感的麾下,有一个叫李密的人。李密同样出身高贵,祖上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家世显赫。后来在杨玄感败亡之后,李密被迫亡命天涯,东躲西藏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加入了瓦岗军。
李密的加入,对于瓦岗军来说,是第二次蜕变。
再说瓦岗军这边。随着瓦岗军逐渐壮大,发展到了一万多人的规模之后,终于陷入发展瓶颈了。翟让出身底层,单雄信和徐世绩同样也只是底层的豪杰,见识有限。当瓦岗军发展到这个规模的时候,三人已经不知道后面该如何发展了。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时的瓦岗军,已经成了整个河南地区,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枪打出头鸟。
既然瓦岗军足够强,隋朝官军自然开始注意瓦岗军,开始派越来越强的官军进行围剿。一时之间,瓦岗军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甚至有了要被剿灭的风险。
就在这个时候,李密来了。
此时的李密,早已不是之前那个高高在上的隋朝大贵族了。一年多的东躲西藏的生活,彻底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如果是在一年之前,李密根本不可能看得上瓦岗军这样的农民军势力。但是如今,情况则截然不同。此时的李密,已经没有了任何去处。如果他不想再过那种东躲西藏的生活,加入农民军是他唯一的选择。
但是,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却并没有得到想象当中的热烈欢迎,反倒是被直接关了起来。
因为翟让知道,李密是昔日杨玄感的部下。而对于这种隋朝高层,翟让是极度缺乏好感,自然不愿用李密。甚至还有人劝说翟让,希望翟让直接杀了李密。
危急关头,被关押在牢笼里的李密,开始自救。李密来投奔瓦岗军,并非独自加入,而是带了几个随从,这其中就有他的学生王伯当。翟让虽然对李密缺乏好感,将李密关了起来,但对王伯当倒是很看重,将其留在了瓦岗军中。关键时刻,李密通过王伯当,向翟让献计。翟让听到之后,觉得李密确实说得很有道理,确实很有本事,于是这才释放了李密。
就这样,李密加入了瓦岗军。
李密加入瓦岗军,对于瓦岗军来说,是又一次重要的蜕变。相比徐世绩、单雄信等人,李密出身高贵,见识非同一般。徐世绩、单雄信、翟让等人,未必知道瓦岗军接下来该怎么发展,但李密却有一套明确的规划。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瓦岗军再次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在李密的建议下,翟让指挥瓦岗军,拿下了荥阳,开始有了自己的实际地盘。然后,李密又率兵击败了前来剿灭瓦岗军的张须陀。张须陀是隋朝名将,当时率领的军队,也都是隋朝真正的精锐。这一战之后,瓦岗军彻底拥有了和隋朝正规精锐,正面决战的能力。
同样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个叫程咬金的人,带着一小股农民军加入了瓦岗军。程咬金加入瓦岗军之后,因为勇猛善战,被李密收罗到了麾下,作为嫡系。还是在这一年,在李密打败张须陀的同时,张须陀麾下有个小官,叫做秦琼。在张须陀战败之后,秦琼率领残余隋军逃回了虎牢关,但后来虎牢关守将又投降了李密,所以秦琼也就被迫到了李密麾下。
单雄信、徐茂公、王伯当、程咬金、秦琼。
至此,演义小说中的瓦岗五虎将,终于齐聚瓦岗。
在程咬金、秦琼等人,陆续加入瓦岗军的同时,李密也在积极武装一支精锐军队。这支军队,总数不过八千人,但装备和战力,却都远胜其他农民军。这支精锐军队,由李密创建,自然也由李密来领导。而程咬金、秦琼等人,则都被李密收罗到这支精锐军队当中,担任将军。
在完成了这些之后,李密和翟让率领这支精锐,拿下了洛口仓。洛口仓是隋朝在北方最重要的粮仓之一,囤积了海量的粮食。当时正赶上闹饥荒,瓦岗军拿下了洛口仓之外,马上开仓放粮,一下子就得到了民心。大量流离失所的底层百姓,纷纷加入瓦岗军。瓦岗军的军力,一下子便膨胀到了几十万人!
这下子,瓦岗军再也不是什么所谓的普通农民军,而是真正割据一方的割据政权了。在李密的精心谋划下,大半个河南,都落入了瓦岗军之手。
至此,瓦岗军成了隋末最强的农民军,同时也是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在外部顺利发展的同时,瓦岗军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李密虽是半途加入,但对于瓦岗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且在一场场战斗当中,李密也网罗了一大批心腹。在瓦岗军内部,已经俨然成了第二座山头,丝毫不逊色于翟让。
面对李密的崛起,翟让倒是也识趣,想过要不要直接让位于李密。反正以翟让的能力,到了此时已经不足以再继续领导瓦岗军了。不过,对于翟让的这个想法,翟让的哥哥表示坚决反对,所以这事也就拖了下来。
这一拖,便成了翟让的致命伤。
此时的李密,在瓦岗军中已经权柄极重。而李密这个人,又从来都不是肯屈居于人下的那种人,所以李密便开始密谋直接干掉翟让,窃取瓦岗军的最高领导权。在一次酒宴当中,李密忽然暴起,让人刺杀了翟让,并且杀掉了翟让的家人。在这场刺杀当中,在场的徐世绩、单雄信,也遭到了波及。尤其是徐世绩,还被砍了一刀。多亏李密有爱才之心,既是制止,才保住了徐世绩一命。
在翟让死后,徐世绩、单雄信两人倒也识趣,并没有反抗李密,而是归降了李密。就这样,瓦岗军的控制权,终于转移到了李密的手上。不过,李密的这种做法,到底还是缺乏道义,让人难以信服,这也为后来瓦岗军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就在李密成为瓦岗军的最高领导的同时,隋朝派遣大将王世充前来征讨。在李密的统领下,瓦岗军节节大胜,最终打赢了王世充。王世充率领的这支精锐,已经是隋朝最后的一部分家底。在得知李密打赢了王世充之后,淮河以北的各大割据势力,都对李密表现出名义上的臣服。甚至还有很多人提出,让李密直接称帝。
李密坚决拒绝了。
不是李密不想,而是因为李密知道,此时还不是时候。
此时的瓦岗军,虽然发展很快,但却不是没有弱点。瓦岗军的地盘,地理位置很差,正处在四战之地,四面都是敌人。如果贸然称帝,很容易引来多方的围攻。李密才智过人,自然不会犯这个错误。
而接下来,李密将目光投向了洛阳。
隋朝末年,洛阳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大城。不光是隋朝的首都之一,地理位置更是相当的重要。一旦洛阳被攻陷,隋朝的江南地区,便彻底和关中地区失去了联系。拿下了洛阳,李密便可直取关中,整个北方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下。到时候挥军南下,便可以轻易统一天下了。
既然如此,那就打洛阳吧!只要打下了洛阳,天下就是瓦岗军的!
此时的洛阳,尚在隋朝的控制当中,守城的正是先前败给李密的王世充。大业十四年正月,李密率领三十万瓦岗军,逼近洛阳,吞兵于洛阳城外的邙山。早在翟让还活着的时候,瓦岗军就已经和王世充大战过一次,并且打垮了王世充。此时的洛阳城内,军力并不算太强。虽然城池坚固,但只要围城一段时间,拿下洛阳,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到了这会儿,李密仿佛已经能够看到,自己率领瓦岗军统一天下的那一幕了。
但最终,那一幕终究只是个幻象。
因为时局没有给李密足够的时间。
就在李密刚刚抵达洛阳之后不久,江都那边传来一个消息:江都禁军发动了兵变,勒死了杨广。
杨广的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杨广活着的时候,好歹还算是名义上的隋朝共主,隋朝的残余势力,还得尊他为主。而杨广一死,隋朝的残余势力,彻底分崩离析。更要命的是,原本各大农民起义军,都有一个一致的目标,那就是反对杨广。但如今杨广死了,这个目标不存在了,各大农民军内讧的时间也就到了。
到了这时,瓦岗军地盘的劣势,就凸显了出来。此时的瓦岗军,四周都是敌人。地盘虽大,但敌人更多,压力极大。
面对这样恶劣的局面,李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
先和王世充罢战,接受王世充扶持的小皇帝杨侗的册封。然后转头回师,先灭掉江都的宇文化及。
李密的这个决定,虽然惊世骇俗,但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此时洛阳已经被打残了,只要给李密一点时间,拿下洛阳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已。而瓦岗军地方周围,最强的便是江都的宇文化及。先打掉宇文化及,可以最大程度上震慑群雄,同时减轻瓦岗军周围的压力。
既然这样,那就干吧!
不得不说,李密确实很有才能,此时的瓦岗军,也正处于巅峰状态。宇文化及虽然继承了杨广留下的十万精锐,但却根本打不过李密。最终,黎阳一战,李密大败宇文化及,彻底消灭了杨广留下的这部分隋朝精锐。就连宇文化及本人,也被迫逃跑,后来被窦建德成功补刀,一命归西。
这一战,堪称是瓦岗军的巅峰一战。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久,瓦岗军刚刚和王世充麾下的大军鏖战良久。而宇文化及率领的这十万大军,又是杨广留下的隋朝精锐。所以基本就等于是李密以瓦岗军一己之力,全灭了隋朝最后的精锐力量。这个战绩,其实相当的恐怖。
不过这一战之后,瓦岗军自身也折损严重,不复巅峰时期的战力了。然而与此同时,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掰命期间,王世充则在洛阳大举征兵,迅速恢复了实力,随即向李密攻杀而来。
此时的李密,因为连续的胜利,已经有些飘飘然了。在他看来,王世充不过是一个手下败将,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没有太过防备。再加上瓦岗军早已疲惫不堪,不复巅峰战力。于是,双方正式交战之后,王世充在邙山大败李密,一举重创了瓦岗军。
这场大败,对于瓦岗军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在此之前,瓦岗军刚刚进行过连续的战斗,战力折损严重。所以这次战败,瓦岗军的精锐,几乎被尽数打光。再加上之前李密刺杀翟让,本就使得瓦岗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所以这次大败之后,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倾向,更加明显。
最致命的是,瓦岗军的地盘,原本就是四战之地。既然瓦岗军主力如今败了,那么周围的群雄,自然也要群起而攻之,直接灭了瓦岗军。
邙山大败之后,程咬金和秦琼被王世充俘虏,后来投降了王世充。单雄信对王世充早有怨言,所以直接投了王世充。徐世绩因为扎根于瓦岗,所以没有投降,继续守着瓦岗军的地盘。而王伯当则是对李密忠心不二,继续死保李密。
至于李密本人,则再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
投降李渊。
此时的李渊,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同样是最具实力的割据枭雄之一。李密投降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无外乎是暂时投降李渊,借助李渊的力量,反哺瓦岗军。等到他日时机合适,再玩一次当初对翟让所做的事情。
但李密万万没想到,李渊是个比他更加老谋深算的老狐狸。李密投降之后,李渊根本不给他实权,甚至还反过来蚕食瓦岗军的残余军力。面对老谋深算的李渊,李密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想办法逃出李渊的麾下,打算重回瓦岗再战。然而李渊怎么可能再给他这个机会?就在李密逃亡的路上,李渊派人将其截杀,李密当场被诛杀,王伯当也随李密一起被杀。
李密死后,残存的瓦岗军地盘,虽然还由徐世绩统领,但已经是日暮西山的下场了。徐世绩虽然掌握了大权,但却并没有自立的打算,而是直接投降了唐朝。不过,徐世绩虽然投降了唐朝,但这块地盘依然处在四战之地。不久之后,瓦岗军的地盘被周围的几家势力蚕食殆尽。就连徐世绩本人,都成了窦建德的俘虏。
至此,隋末横行一时的瓦岗军,终于彻底烟消云散。
瓦岗军之所以会崛起,李密其实真的是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李密,瓦岗军最多也就只是一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而已,绝不可能成为隋末最强割据势力之一。但可惜的是,瓦岗军所在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差,受到多方围攻。再加上最后李密灭了宇文化及之后,产生的自大之心,终于彻底败给了王世充,葬送了瓦岗军。
如果杨广能够晚死几个月,李密大概率可以轻松拿下洛阳。一旦李密拿下了洛阳,说不定到时候李密真的可以一统天下,彻底改写历史。可惜,一步错步步错,就是因为洛阳一战的战略失误,原本强大至极的瓦岗军,终于成为了历史。
有什么事是你去了河北才知道的?
1:在河北,没有河北话一说,因为河北话就是普通话。
2:河北也没有所谓的河北菜,河北最有名的菜可能就是驴肉火烧了。
3:没有特点就是河北最大的特点。河北最出名的就是不出名。
4:河北人靠东南西北来认路,很少说上下左右。
5:石家庄最有有名的小吃叫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6:河北是中国地貌类型最为完整的省份。在河北,你既能看到高原和盆地,也能看到沙漠和大海。
7:省会石家庄不仅在外面没什么存在感,在河北省内也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8:石家庄方言“沾不沾”就是“行不行”的意思。
9:石家庄有个柏林庄,但跟德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10:河北人喜欢听河北梆子,石家庄有很多戏剧人才。
11:石家庄是一个被火车拉出来的城市,以前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
12:河北农村地区,房顶一般是平的,有院落。大门门楹一般都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鸿福吉祥居”之类的。
13:河北很多地方的公交是可以免费乘坐的,比如保定、沧州等地。
14:石家庄最受欢迎的超市叫北国超市。
15:石家庄有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叫做36524。
16:河北省的省会历史上曾经变动过10多次,保定、天津、北京都曾做过河北的省会。
17:石家庄的支柱产业是纺织和医药。其中医药产业的空气污染严重,所以石家庄经常出现雾霾天气。
18:石家庄曾经有过一本伟大的杂志叫《我爱摇滚乐》,不愧是rock-home-town。
19:常山赵子龙其实也是石家庄赵子龙。
20:石家庄市的地标是石家庄市电视塔,因为它是全市最高的建筑。
21:河北是北京外来人口输入最多的省份。每天有30万北漂从河北出发去北京上班。
22:邯郸是中国唯一一个3000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
23:河北本土没有一个985和211大学。唯一的一个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还是在天津。
24:承德市滦平县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方言的地方,因为滦平话就是标准的普通话。
25:全国大多数的试卷都出自衡水中学,衡水中学每年能包罗全省一半的清华北大名额。
26:唐山市地处地震带上,一年能发生140多次地震,现在当地的房子是最高的抗震标准。
27:很多河北人没去过省会石家庄,但去过北京。
28:河北省和河南省是以漳河为界,省内没有黄河流经,以前一直以为是以黄河为界。
29:石家庄有东三环、西三环、南三环,但是没有北三环。
30:除了驴肉火烧,沧州的火锅鸡、石家庄的缸炉烧饼、正定八大碗都是河北的小吃代表。
31:河北省内目前只有石家庄有开通地铁。
32: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
33:自明清以来,河北一直有个拱卫首都的地理作用,成为重要的京畿重地。
34: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
35:承德避暑山庄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36: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有“华北明珠”之称。
37:秦皇岛市的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起点,也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
38:邯郸市的娲皇宫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被誉为“华夏祖庙”,也是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39:衡水老白干酒有着2000余年的历史,明朝时被列为国宴用酒。
40:河北虽然现在存在感不强,特点不突出,但其地理重要性不言而喻,燕赵大地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河北值得被更多人熟悉和了解。
喜欢以上回答请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给更多的友友~
你身边的人有哪些因祸得福的真实故事?
34岁那年,已经是副处级干部,有过两个镇党委书记经历,只因为背锅,一撸到底,十四年时间,投身商界,从头再来,千万身家,已是众人望尘莫及。
今天讲的这个事情,我尽可能地虚构一点,避免对号入座,因为这是有真实原型的例子。
一、一个义气的下属,背起了所有的错。那一年,他三十四岁,担任一个县城的城关镇党委书记,括号,副处级。
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年轻、有魄力,讲义气。
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段,能被别人评价这么高的,不多。
他算一个。
随手举几个例子。
1、他当党委书记的时候,村支部书记家里的红白事,都是自己掏钱,500一个。
要知道,十四年前的正常人情来往,100块钱是标准,200块钱就是感情很不错了,同学、亲戚能出到300块钱。
可是这位年轻的党委书记,出手就是500。而且还不是让财政所垫钱,他向来说一不二,大家都信服他。
2、再举一个例子,他当党委书记的时候,立下一个规矩,只要是镇里面的工作人员,你的朋友、亲戚来镇里面吃饭,一律免费,而且都是小灶。
要知道,只有班子成员才有这个待遇,可是在他执政期间,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都享受这个待遇。这是一个福利,更是一个面子。
镇里面的人给他干活都很卖力。
事情要从一个冬天说起,那个时候,因为镇里面的一块地征用老是不能按照序时进度进行,领导催的紧,限定时间,实行强征。他就找来了社会人士,人数不少,傍晚就开始进场。
村民肯定集中起来,发生对峙,这个时候,其中有两个村民,自恃年轻,先发制人,这下可炸了锅,双方混战一起。
此一战,任务完成,但是影响非常坏,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行脑补。村民炸了锅,要讨个说法。
因为这件事,上面追查下来,他为了保护领导,担起了所有的责任。
就这样,自己34岁,从副处级干部,一撸到底,连公务员身份都没有保留。
二、从权利巅峰到一介布衣,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心态。他利用之前招商引资的关系,直接去了大城市,投身商海。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体制内游刃有余、风生水起,并不能代表着商海中顺风顺水,低走高开。
一开始的几泡生意,相当不如意,几乎是赔钱赚吆喝。
因为是之前的老关系,人家知道他讲义气,就将工程交给他干。
但是他的人工、料子成本都很高,而且资金链短缺的时候,不得不吃老本。
做了两年工程,赔进去了四五百万。
之前的村支书知道他在大城市打拼,出差的时候就去看他,因为他的手机号一直都没有换。
小酒一喝,感情一叙,老大哥就给他指路子。
应该怎么找货源,进货的时候不要给全款,怎么要账,等等,往日建立起来的老关系,渐渐地如同老胳膊老腿,慢慢活络了起来。
三、奋斗不仅仅为了果腹,还有挥之不去的乡愁。他远走边疆,别人不干的工程、危险的工程、不赚钱的工程,他干。
就这样,五年的时间,他成为了当地做工程体量最大的那一个。
有了钱,他就要进行提档升级,因为虽然置身体制之外,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家乡的发展。
于是,他投资家乡的民生工程,用最好的料子、最好的人工、最好的技术去重塑自己的口碑。
这一次,他用了八年时间,成为了当地很有钱,但是不出名的企业家。
原因很简单,他从来不用自己的名字去做生意,只是做投资,但是他参与管理。
就这样,凭借着年轻时候的口碑、中年的厚积薄发,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腾飞。
四、第三只眼看成功,人生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到底是做人重要,还是做事重要?
有同事告诉我,当然是做人重要。
可是有的时候,事情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做事和做人的重要性是交替的,但是最终还是做人重要。
我想,如何在做人和做事中寻求一种平衡,除了情商之外,更需要的是一种政治智慧。
从他的成功身上,我看到另外一点:做人的成功,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就是我从他的起起伏伏经历中,得到的一点启示,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