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敌营 电视剧,为何蒙军入蜀已呈必然之势?
冲出敌营 电视剧,为何蒙军入蜀已呈必然之势?
宋蒙阳平关之战,是一场长期被人遗忘的战斗。此战荡气回肠,奈何天不遂宋,良将陨落,全蜀沦陷。
大战在即,天赐良将曹友闻,宋初名将曹彬的十二世孙,文官出身,却成了四川战场的顶梁柱。
成吉思汗围攻西夏时期,曾派兵攻略宋境。很快,就兵临天水。此时,正要上任的曹友闻,单骑入天水,与守将一起招募兵勇,奋力死守。不久,成吉思汗死,蒙军退,天水得保。
四川制置使制“满身胆”大旗,赐予曹友闻。
宋室将危,天下又出“一身是胆”的良将。蒙古军继续进犯西路。四川制置使错误地采取“保三关,弃五州”的策略,三关之外多被蒙古军蹂躏,唯曹友闻散尽家财招募得忠勇之士五千,力保天水。
自此,曹友闻转战各地,四处救援,每战必亲冒矢石,多有战功。
大战来临,挫敌先锋1235年,蒙古军挟灭金之威,发动了大规模侵宋战争。其中,西路由阔端率领,取凤州,沿嘉陵江取四川。
沔州高稼祥战死,制置使赵彦呐被围于青野原。曹友闻闻讯,“青野原蜀之门户,不可缓。”率军过嘉陵江,走小道,于半夜攻击蒙古军,与赵严呐两面夹击,大败蒙古军,救出被围宋军。
救出青野原宋军后,曹友闻得知蒙古军先锋要攻大安,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不可浪战,应该凭险而守,出奇兵败敌人。于是,立刻回师抵达阳平关、鸡冠隘。就在曹友闻刚刚部署好阳平关防务后,数万蒙古军抵达。曹友闻指挥大军激战,并亲自率亲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击退蒙古军。随后,曹友闻判断蒙古军将攻鸡冠隘,立即引军增援,两面夹击,大败蒙古军。
当时,很少有人能与横行亚欧的蒙军野战。曹友闻算一个。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的第二方案随后,蒙古军合番汉军五十余万大军至(蒙古每攻坚,必驱民为工役,此数包含了民夫)。曹友闻认为众寡不敌,乘高据险,出奇设伏以制之。
但蒙古军攻破兴元(汉中)后,赵彦呐紧急命令曹友闻退守大安,以保蜀口。
曹友闻认为:大安无险可守,不利于防守。而如果他保存有生力量在后,蒙古军必然不敢不顾后方而入蜀作战,建议不移防。
但赵制使一日七催,要求曹友闻移防守。
有宋一代,名将悲剧特别多!曹友闻无奈,只得下令弟弟曹友万引兵上鸡冠,多张旗帜,示敌坚守;曹友闻自己秘密在流溪设伏。两军约定:敌人到了,内以鸣鼓举火为号,外呼杀声,内外夹攻以歼敌。
天不助宋,血战到底不久,蒙古军巴图鲁(敢死队)万余人抵达鸡冠,曹友万引军出战。一时间,矢石如雨,曹友万身受数伤,令人举烽火为号。
曹友闻闻迅,立刻兵分三路,分别出击敌军的前队、中队、后队,全军出击。曹友闻自己率领三千精兵疾驰到隘下,先派出刘虎帅敢死士五百人冲锋,但蒙古军敢死队也不是盖的,没有冲动敌军。友闻又埋伏三百骑于道路旁,再令刘虎冲突敌阵。
正此时,风雨大作,泥泞没足。由于四川宋军多以锦裘替代铁甲,被打湿后,行动不便,因此,诸将请求暂缓,等天晴后再战。
曹友闻责骂:“现在敌人已知道我们的伏兵在此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否则,必死无疑!”他催动军队,奋力搏杀,一直杀到龙虎头。
此时,曹友万得知曹友闻抵达,也冲出隘口与曹友闻军会合,两军内外夹击,殊死搏杀,连续攻破蒙古军营寨。血流二十里!
但毕竟大雨淋湿锦裘,不利步战。战至黎明,蒙古军“大兵益增”,以铁骑围攻宋军,血战更加惨烈了。
曹友闻叹息:“此天殆乎?吾有死而已!”回头杀掉自己的战马,以表示自己决意死战。宋军大受激励,血战到底,终至全军覆没!
全蜀陷落随着曹友闻的全军覆没,四川宋军已经没有了能够与蒙古军野战的部队了。
阔端在击灭曹友闻后,分军入蜀。宋方不乏死守到底的忠义之士,但因外无野战部队救援,蒙古军能从容部署,或断其水道,或以炮攻之,四川难以坚守。蒙古军一路进军,攻破成都。
历史一再证明,外无机动部队的情况下,山险不能久守。此后,虽然宋依仗孟珙、于玠这样的良将及时稳住了局面,但“财富甲天下”的四川已经残破,所存州县几无,宋朝的国力,受到了严重打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友闻能打造的一支可以与蒙古军激烈野战的部队,可谓世之良将。
假如宋能以他自主用兵,以山地主动作战,必不至犯险,全军覆没。又或者天不助蒙古,宋军得以充分发挥战力,蒙古必受重挫,四川或可保全。
可惜宋不放手用良将,天亦不助宋,全蜀陷落,也在所难免了。
怒剑鸣结局解析?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主帅蒙哥率军进攻樊城,为守将张天顺射瞎左眼,樊城即破,张天顺见情势不妙,将黄龙剑交由部将范国兴作为日后号召群雄的信物,随即自刎并吩咐范国兴带其首级诈降蒙哥,范国兴至敌营趁机刺杀蒙哥并冲出突围。
范国兴自此蒙上“卖国求荣”的恶名。后来与独子范秋生隐姓埋名,深居乡间,二十年后,为武林人士发现,父子二人投靠“中原第一剑”冯保,孰知冯保已为元军收买,范国兴遂将冯保杀死,自此更为武林人士唾骂。
如何评价石勒?
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
朕若逢高皇(汉高祖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而。
脱遇光武(光武帝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朕当在二刘之间耳!
这个口气如此之大的人是谁?
被称为“五胡”之一的羯族,本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
被派生出来的羯人,其地位自然要低得多,所以他们的存在形式,还是长期以部落存在的。
西晋后期,发生了八王之乱,让这个刚刚统一三国没多久的王朝,又将分崩离析。
中国的多灾多难都透露着人性的弱点,人心的不古。
现在有人诋毁儒家治国安邦的理论,抨击孔子的学说,从历史角度来看,如果放弃了这一套正统的学派,国将不国,家也非家。
就算是能够坚持几十年,终将会造成万劫不复,你的那些可怜见识,啥也不是!
能听到天籁之音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石勒原来的名字叫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部落里的头头。
称为部落,必然是原始的,靠种地放牧为生。
石勒就善于种地,他还经常帮助父亲处理部落的事务,竟然得到众人的爱戴和信任。
当地大户郭敬、宁驱认为石勒非同寻常,经常给予资助,石勒非常感动,就为他们耕种。
石勒在干活的时候,耳畔总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石勒心中疑惑,就回家问母亲,母亲只是笑笑,对他说:“只不过是你劳作时的耳鸣,这没有什么。”
哪里知道这是上天对一个将军的召唤。
能够听到天籁之音,一定是有天命在身。
有些人的出生注定不走寻常路。
当时北方正在闹饥荒,胡人们都饥饿至极,并州刺史司马腾派兵大抓胡人,然后押到冀州去卖。
二十多岁的石勒也被抓了去。
最后石勒被卖给茌平人师欢家里做了耕奴。
虽然社会底层的胡人被贩卖,但是对于吃不上饭的穷人来说,也不见得不是好事,毕竟能吃饱饭了。
石勒在师欢手下干活十分卖力,闲暇时和其他耕奴聊天,就问他们说:“我干活时耳边总会有鼓角之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见?”
其他耕奴竟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说:“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石勒笑着说:“我自幼在家时就能听到了。”
其他人惊诧不已,后来这事传到了师欢耳中。
师欢见石勒容貌不俗,壮健雄武,力大无比,又善骑射,觉得他与众不同,就把他给放了。
本来还有口饭吃,这样反而又要去流浪了。
这也正应了《孟子》中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走投无路之下,石勒邀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做了劫匪强盗,后来又加上了郭敖、刘征、刘宝等十骑。
中国最基础的势力,都是以这种形式为开始的。
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武艺超群的马贼高手,号称“十八骑”。
他们闯入皇家马场,骑上宝马四处抢劫,抢劫来的财宝就去贿赂汲桑。
『汲桑是原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
八王之乱后,汲桑以为成都王报仇的名义,自称大将军,进攻司马腾驻守的邺城。
石勒便率众投奔了汲桑。
被赐名石勒,从此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汲桑十分欣赏石勒的“骑兵抢劫队”,赐他以“石”为姓,以“勒”为名,“石勒”的称谓便从这时开始了。
汲桑封石勒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以前锋都督率军进攻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
从小就听能听见金戈铁马之声的石勒,终于变成了现实。
石勒打仗勇猛,在十六国时期可是一等一,再加上骑兵强大的冲击力,他的第一战就大败晋新蔡王司马腾的将领冯嵩。
石勒长驱直入城中,部下李丰将惶恐出逃的司马腾杀死在城外。
汲桑的军队在城内杀死士族、百姓一万多人,又一把大火烧了邺城宫室,大火竟然十日不灭。
历史上的纵火者,一般都不会取得胜利,项羽当初的一把火阿房宫三月不息,后来项羽乌江自刎。
汲桑又这样做,咋不吸取教训呢?
可怜邺城这座东汉末年曹操曾一度建都的名城,就这样被焚烧掠夺一空。
战争的创伤,是历史上一个永远的疤,可又是人类躲不过的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战火延续至今,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朝中掌握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对邺城的失守非常震惊。
他立即派出大将苟晞和王赞举兵讨伐。
苟晞是西晋末年的名将,他执法严酷,军纪齐整,在平乱的战事中常有斩获,威望很高。
但他与石勒交手却难以取胜,他见打不过石勒,就改变策略去攻击汲桑的部队,东武阳一战,晋军大破汲桑的军队。
汲桑与石勒经过商量,认为汉王刘渊声势正盛,决定投奔。
没想到在经过赤桥一带时遭到冀州刺史丁绍袭击,汲桑与石勒在乱军中失散,汲桑逃亡平原,被晋军所杀。
看来纵火犯是没有好下场的。
石勒带领残兵逃至上党,投奔盘踞此地的胡人张背督、冯莫突。
在石勒的劝说下,两人跟随石勒投往汉营。
汉王刘渊大喜,任命石勒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统率部队。
从对石勒的封号上,就可以看出刘渊对石勒的器重和信任,“辅汉”、“平晋”,这是多么大的期望值。
当时,最令刘渊头疼的就是据于北方的乌桓部,张伏利度有两千兵马屯于乐平,刘渊想将其招致部下,但乌桓部并不领情。
石勒向刘渊献计,他假装在刘渊初获罪,前往投奔伏利度。
伏利度很高兴,与石勒结为兄弟,石勒每每出兵所向无敌,深得伏利度部下欢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石勒认识到众心已经归附于他,便突然在军中聚会时挟持伏利度,并对其部下说:“如今若起大事,我和伏利度谁可为主。”
众人振臂高呼“石勒”的名号,石勒当即放了伏利度,率众归顺刘渊的后汉。
公元308年,刘渊兵分两路向西晋进攻。
石勒率领的东路军在途中遇到了晋军的抵抗。
八月,石勒终于攻下邺城,晋军王堪、曹武两路抵挡刘渊的两路大军。
两军相持于洛阳附近。
汉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取魏郡、汲郡、顿丘等第,各地望风而降。
刘渊认为汉军手握并、冀两州的大部,兵临利益,已经对晋级形成了绝对优势,就迫不及待帝在蒲子(今山西隰县)称帝,改元永凤。
这样,汉、晋两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等两国。
接下来,它们在洛阳附近的决战,将成为决定双方今后命运的一场生死较量。
成立君子营,石勒有了自己的智囊团就在双方厉兵秣马准备大战之际,晋朝内部却出现了问题。
晋怀帝对大权独揽的东海王司马越心生不满,有除掉司马越只意,多次召见亲信大臣缭播等人,结果被司马越察觉,突然发动军事行动,将正于晋怀帝讨论密事的缭播等人一网打尽。
司马越与诸官之间形成对立。
左积弩将军朱诞痛恨司马越的倒行逆施,投降了刘渊,在他的带领下,向洛阳进发。
东线战场上的石勒,在冀州一带先后攻陷了冀州郡县壁垒百余个,兵力增至十余万人。
石勒军事上的胜利不仅影响了周围的诸胡部落,也影响了不少在晋朝的汉人士族。
这些人在门阀森严的西晋,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学问而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们纷纷投向石勒的门下。
河北的张宾是个相当有才华的低级士人。
他常常自叹世风日下,难逢明主,对他的兄弟们说:我自以为智谋不比张子房(西汉张良)差,可惜我却遇不到我的汉高祖啊!
这大有在茅庐中等刘备的诸葛亮的味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在张宾哀叹的时候,他的伯乐来了。
石勒大军席卷河北大地,张宾兴奋地说:我看过的当今为将者多了,惟独这位石勒将军可与之共成大事。
张宾立即提剑来到石勒军中,大叫着要见石勒。
起初石勒并未觉得此人有何特殊才能,但经过接触之后,终于意识到张宾确有独到的见解,渐渐开始重用他。
来投奔石勒的士人越来越多,石勒认识到自己欲成大事,必须依靠这些在晋朝不得志的士人的帮助,他以张宾为住,加上不少低级士族,别立一营,号为“君子营”,为他出谋划策。
这些在晋朝得不到赏识、重用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却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在晋的级别虽然低,可他们的聪明才智高啊,这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吧。
这些智囊团在石勒成就大业的路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聚居在并州的羯人更是积极投奔石勒,石勒借助其在冀州一带的成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刘渊儿子楚王刘聪率领攻打洛阳的汉军,在取得连胜后,变得骄傲自大,被诈降的弘农太守垣延击败。
不甘心失败的刘渊又举全国之兵,再次发动向洛阳的进攻。
可惜的是这一次又延续了上一次的败绩,刘渊的老岳父呼延翼都赔上了性命。
而作为前锋的刘聪竟然一个人跑到中岳嵩山去求天神帮忙,结果被晋军偷袭得手,得不到天神保佑的刘聪被刘渊召回。
刘聪也是“无敌”了,你认为天神是你家的吗?要是真有天神护佑,它也是正义的存在,不是你呼来喝去的奴隶。
刘渊没有看到攻下洛阳,在洛阳大战的第二年(公元310年),他在平阳去世,真正落得了一个“虎落平阳”。
太子刘和即位。
石勒的成功来自于汉赵的内乱刘和没有什么领导力,还生性多疑,这也难怪,他的魄力不如老二刘聪,他的才识不如齐王刘裕、鲁王刘隆。
刘和即位后对分封诸子为王不满,由于刘聪等人掌握兵权,他认为自己的兄弟们对他的帝位构成了威胁。
曾经有人这样对历史评价说,为什么上位的皇帝往往重用皇亲国戚,而对自己血脉相依的自家兄弟、叔伯弃之不用呢?
刘和的心理恰恰解释了这个问题--他们怕自家人夺取自己的位置。
刘和的舅舅,就是死于洛阳大战呼延翼的儿子、时任宗正的呼延攸,经常在私下里怂恿劝说刘和早日除掉卧榻之侧的刘聪。
卫尉刘锐、侍中刘乘也乘机添油加醋。
刘和听了他们的话后,更坚定了决心先下手为强,除去几个兄弟。
刘和也不想想天下未定,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竟为了一些不存在的事,主观臆测,大动干戈,掀起萧墙之祸。
刘和连夜召见卫队的几名将领安排诛杀诸王的计划,弟弟刘盛劝刘和不要自相残杀,当即被刘和左右所杀。
刘锐、呼延攸、刘乘分别去收捕楚王刘聪、齐王刘裕、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等。
捉拿刘乂的田密、刘璿等与刘聪交好,就把此事告诉了刘聪。
刘聪大吃一惊,决定发动兵变。
刘聪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刘和杀死在宫中,呼延攸、刘锐、刘乘则被斩首示众。
刘聪坐上了汉赵皇帝的宝座,改元光兴,这就是汉昭武帝。
石勒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汉军对晋都洛阳采取孤立包围战术。
石勒率领他的铁骑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很快渡过黄河,黄河南部的南阳、宛城很快沦陷。
不久,石勒又攻下襄阳城,及江、汉一带的堡垒三十多个。
石勒想雄居江汉,以此为根据地与天下抗衡,参军张宾立刻向他指出当前形势:战线已经拉得过长,且江汉一带并不适合骑兵的发展,不如北撤。
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北还途中又先后攻下江夏、新蔡、许昌等城。
晋城都城洛阳几乎陷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司马越派使臣见晋怀帝,向他讨要檄文征募天下兵士支援。
晋怀帝涕泪交加对使臣哀叹:以我的名义宣示天下:今日来救我还来得及,过几天恐怕就救不到了!
洛阳城内始终没有等到任何援兵。
一是过不来,二是不想来。
清谈家的末路当初晋朝贵族穷奢极恶,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如今穷途末路终自尝恶果。
司马越只好亲率晋军二十余万讨伐石勒,可这时不满司马越专权的晋怀帝却命令驻守青州的苟晞讨伐司马越。
在生死存亡之际晋朝又自相残杀,这让人怀疑晋怀帝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司马越被苟晞击败。
这位“八王之乱”的最后得胜者,没有笑到最后,忧愤成疾,竟病死在军中。
太尉王衍代替司马越率众东下,护送司马越棺柩回东海,在宁平城(今河南鹿邑),被石勒的轻骑兵赶上包围。
石勒指挥骑兵四面进攻,射杀,使王衍率领的十余万人死伤殆尽。
被俘的王公、贵族、大臣们请求免死,王衍更是将晋朝失败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又乘机向石勒献媚,劝石勒做皇帝,以求活命。
石勒轻蔑地说道:“
你年轻时就已经名闻四海,
登临朝堂,肩负重任,
眼下却说出这样的话来。
今天下之乱,全由你们这样的
人引起的!”
立刻命令左右推出,当夜就将这批权贵全部坑杀。
一代“清谈大家”王衍就这么死了,所谓“清谈误国”,莫过于此。
实干才能兴邦!
石勒在消灭王衍的军队以后,又击溃了司马越留在洛阳监视晋怀帝的李恽军,杀死了逃出洛阳随军的晋宗室四十八个王和官吏们。
永嘉五年夏天,刘聪命大将军呼延晏领兵攻打洛阳。
晋怀帝在出城逃往长安的路上被汉军追获。
汉军杀入宫城,又杀了一批王公大臣。至此西晋灭亡,这一年是公元311年,距司马炎灭吴只有31年。
红花还需绿叶扶当时的汉赵已经占据了黄河下游的大片土地。
石勒又在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一带打败了王赞的军队,生擒王赞,又乘日益骄奢的大将军苟晞不听手下劝阻,刚愎自用的时机,突袭他所在的蒙城,一举将他擒获。
石勒擒了苟晞,把他封为左司马。
控制青州的晋朝降将王弥,为了达到自己青州称王的目的,就想偷袭石勒。
他写信对石勒说:“石公擒获苟晞而善用他,真奶妙赵!假若以苟晞还我做石工的左膀右臂,区区天下又何足挂齿?”
石勒将信拿给张宾看,说:“这个王弥,身居高位而故意言语卑微,看来他有图我之心啊!”
高人就是高人,从字里行间就能读出对方的意思。
张宾答道:“王弥有据青州而称王之心,将军不也有倚并州而成事之意么。
他之所以还没有动手,只不过还没有动手,只不过还没找到方便的时机罢了。
倘若机会一到,曹嶷军队同时杀来,两敌互成羽翼,怕是又不好对付了。
将军不妨乘着王弥势力小有衰败之时,诱而灭之。”
恰好王弥与晋将刘瑞对峙,相持不下,向石勒求救。
石勒也正与乞活军(流民自发组织的军队)的首领作战,犹豫不决是否派人救援。
张宾马上进言说:“将军不正愁没个机会消灭王弥吗,如今来了岂能错过?陈午不过是小竖子,有何可虑?王弥才是人杰,就此搞定。”
英雄都是别人成全的,红花需要绿叶来衬托。
石勒也多亏张宾的扶持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石勒遂下决心,发兵进攻刘瑞,大败晋军。
接下来,石勒要对王弥动手了。
石勒邀请王弥前来赴宴。酒酣耳热之际,石勒一声令下,刀斧手一齐拥进,王弥在刀剁斧砍之下,和手下稀里糊涂做了冤鬼。
步骤要稳,出手要狠。速度要快,思路要准。
在前进的路上,一切阻碍要铲除。
石勒的“鸿门宴”非常成功,他又让人起草了一份奏折,向刘聪痛陈王弥谋逆。
毕竟两都属于刘聪手下的大将,是刘聪汉赵屈指可数的人物。
刘聪虽然对石勒铲除异己心怀不满,但又慑于石勒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敢随便翻脸,虽然派人责备石勒“专害公辅,有无君之心”,但实际上反倒加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让他执掌幽、并二州军事。
石勒已经具备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了,并且他的实际控制范围向南直达长江以北地区。
对江南垂涎已久的石勒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应该尽早对江南下手。
于是,他在葛陂一带驻扎大军,广造船只,准备攻打江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建业。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天时不到,北方士兵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加上这一年进入二月以后连续大雨不止,石勒军中士兵纷纷患病,死者过半,士气受到了很大打击,石勒的部将们也是各怀心志,军心浮动。
晋军听说这些消息,将军队集中在寿春一带,准备进攻石勒军队。
这下好了,准备来攻打江南的晋朝势力,结果要被人家反攻,这就是历史上的变数,人算不如天算!
面对进退两难境地,石勒手下诸将也逐渐形成了议和派、避守派与速战派三种观点。
此时,石勒竟也没了主张。
他召来自己十分信任的张宾问计。
早就成竹在胸的张宾,分析道:将军攻陷晋朝的京是,抓住了天子,又亲手杀死了那么多晋室王公,对于晋的罪行早就擢发难数了,如今又怎么可能以臣下的身份降晋呢!
去年刚杀了死对头王弥,本就不该来此,如今天降暴雨,显然说明将军不宜久留此地。
邺城乃是北方的军事要地,只要据守在那里,就能经营河北,只要河北一定,天下再没有可出将军之右的人了!
晋军守在寿春,只不过是怕将军前往攻打。如若将军退兵,晋军必然对自身得以保全十分高兴,哪里会有工夫袭击我们身后呢?
将军可以将辎重车马先运往北方,自引大军前往寿春。等辎重走远了,大军再慢慢返还,哪里还怕进退无处呢?
石勒喜道:“张君的计谋说得正是啊!”
当即擢升张宾为右长史,号为“右侯”。
石勒从此以后便把张宾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凡事都要多多少少与张宾交换意见。
当初,只是低级士人的张宾还自叹难遇明主,这下好了,等于投资正确,而石勒也在张宾的帮助、谋划下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成功者都是别人成全的。
历史对张宾“定三分天下”计划的正确性充分肯定,当时幽、并一带已经成为石勒的势力中心,而冀州、青轴等地也在他所能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只要假以时日,石勒将在黄河下游一带形成自己的强大势力。
反观刘聪等势力,自从攻下洛阳之后,其主力部队在西线游弋,同时,由于汉军内部来源极其复杂,各部也相互猜忌,战斗力大不如前,尽管刘聪和朝中大臣对石勒也一直存有戒心,但王弥被杀红,已无力东顾,所以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石勒的控制。
同时江南晋军虽弱,但在后方未稳,且士气不高的情况下贸然南下,势必造成战线拉长,且有全军溃败的危险。
张宾在对这些事实有一个清楚分析的基础上,直接指出三种观点的问题所在,给出了石勒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也基本上奠定了这以后十数年中国的整体形势。
石勒引兵从葛陂北还,在黄河与晋将向冰相遇。
他又采用张宾之计,以轻骑兵抄小道袭击向冰,大破晋军,石勒渡过黄河,重新恢复了军中士气,直逼邺城。
这时邺城附近的晋将刘演据守三台(即指曹操当年所建的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石勒部将纷纷请战攻打三台。
张宾不以为然地说:“刘演实力虽弱,但毕竟还有数千兵士,三台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硬攻并不容易拿下,还不如把它舍弃,时间一长,补给跟不上,自然而然就会崩塌。
我看不如选择一处便宜之地为都城,广聚粮草,如此霸业可成。
邯郸、襄国(今河北邢台)两地都是赵国旧都,依山凭险,都以地形取胜,望将军选择其一。”
石勒闻听此言,不由得赞道:“右侯之计真是在理!”
于是,石勒下令暂缓攻打邺城,而将粮草运送到襄国,以此为根据地积蓄力量。
刘聪为了安抚石勒,也不得不加封石勒为冀州牧、上党公,并掌握冀、幽、并、营四州军事。
高手的较量都心照不宣,他们在等,在等对方的纰漏,在等上天给予的时机,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会笑到最后。
刘聪给予的空头支票让据守幽州的刺史王浚大为不满,他乘着石勒刚到襄国,立足不稳,就派遣都护王昌与鲜卑部段就六眷等领兵五万前来攻打石勒。
想成就一番事业太难了。
面对困境,多数将领都有些畏战,认为:只要坚守不出,敌军疲惫自然退却,到时候再追击,不怕不取胜。
石勒对将士们的情绪很失望,又问张宾的意见。
张宾说:“段氏大军远道而来,与我军交战数日,连战连胜,必然认定我军势单力薄,已经有所懈怠。
据我这些天观察,鲜卑骑兵强健勇悍,我们可以暂时不出战,继续示弱。
然后迅速在北城一带布置二十几道可以伏兵的暗门,等待敌军排阵未定时,出其不意直冲敌营,敌人必然惊恐,来不及抵抗,然后大军再出击。”
石勒依计而行,他命令将军孔苌偷袭鲜卑精锐的段末柸部。
鲜卑骑兵果然来到北城附近安营扎寨,石勒乘其布阵时机,亲自登上城头,击鼓发令,孔苌率伏兵突然冲出城去,生擒了段末柸,将鲜卑诸军冲得大乱,伏尸三十里,丢失的铠甲马匹数以千计。
段就六眷退守渚阳(今河北邢台市东北),他派使者送上金银马匹,并以自己的三弟作为人质,向石勒求和。
面对强悍的鲜卑骑兵,石勒有心结交鲜卑段部这个朋友,接受议和,放回段末柸,并派石虎到渚阳面见段就六眷,与其结拜为兄弟。
解决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变成朋友。
自此,石勒与段就六眷相安无事,而王浚则再也叫不动他一度使得很顺手的鲜卑联军了。
就这样,石勒以襄国为中心,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也是这一年(公元313年),刘聪将晋怀帝和他的一干大臣全部杀掉。长安的司马邺得到消息后,匆匆登基,就是晋愍帝。
西晋王朝已经穷途末路了。
接下来,石勒用张宾之计灭了妄想称帝的王浚,去掉了自己上位的又一绊脚石,收服了幽州。
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石勒于公元319年在襄国建国,国号为“赵”,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
为区别几个月前刘曜在长安刚刚建立的赵国,历史上称石勒的“赵”为“后赵”,称刘曜的“赵”为“前赵”。
两个赵国在北方分居关中和关东,成为当时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两个割据力量。
石勒称帝,完成一代霸业并不甘心的石勒厉兵秣马继续完成他的大业。
但天不遂人愿,石勒自称赵王后的第四年,张宾病故。
石勒悲痛欲绝地说:“难道老天爷不让我成就一番大事业么?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右侯呢!”
虽然失去了张宾这个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石勒还是具备足够的智慧与手段 来收拾关东残余的割据势力。
盘踞在幽州的段匹磾,在杀死刘琨后,失去了幽州一带原先留下来的西晋士人对他的信任,实力渐弱。
自从兄长段就六眷去世后,他又与弟弟段末柸翻脸起了内讧,双方内斗不止,石勒抓住机会派部将孔苌大举进攻幽州各郡,一路破城掠地,直奔段匹磾所在的蓟城而来。
段匹磾眼看在幽州无立足之地,只得跑路了。
在石勒的围追堵截下,山穷水尽地段匹磾只好率部投降。
石勒又派石虎攻下青州。
一心想恢复中原的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这时候又抱憾病故,手下将领纷纷来降,后赵的军队顺势攻下淮北的豫州、兖州、徐州等地,与东晋划淮而治。
在这种局势下,石勒终于得到机会和他的老东家刘曜叫板了。
在石勒征讨各部、安抚四方的时候,刘曜却陷入了被牵制的泥潭中。
公元325年,两个赵国之间的北羌王盆句除归顺前赵,石勒大怒,派大将石佗进入前赵境内,大败盆句除,并对其进行抢掠。
刘曜得到消息,派中山王刘岳追击后赵军队,并将石佗斩杀,石佗带领的六千多人全军覆没。
自此,两个赵国彻底翻脸。
随后,后赵大将王腾杀死并州刺史,把整个并州献给前赵。
这下子仇结大了。
石勒的大将石生攻打河南一带的东晋军队,东晋的援军迟迟不到,只好向前赵求援。
刘曜觉得这是进入关东一带的绝好机会,便派刘岳和镇东将军呼延谟各率一军兵分两路从孟津和渑池渡过黄河,前往救援。
刘岳军队包围了石生的军队,石勒马上派遣石虎率四万步骑兵出成皋关助战。
两军在洛水以西相遇,前赵两支军队都被石虎干败,刘岳中了箭,呼延谟被消灭。
刘曜有了危机感,亲自出兵援助刘岳,石虎也亲率三万骑兵迎战。
刘曜屯兵洛阳附近的金谷,然而前赵军早已无战心,当夜竟然无故大乱,这是没胆气啊!
无奈的刘曜只好带着士气低落的军队退回长安。
石虎利用这个机会消灭了刘岳的军队,又北上并州,将叛变不久的王腾擒获。
石勒下令,将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上万前赵士兵全部活埋。
杀降不祥,石勒这样做就太不地道了!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前赵,刘曜决定孤注一掷,做生死一搏,亲自召集全国所有的水陆精锐部队,亲临前线。
石勒接受谋士徐光的建议,也率大军亲自赶往洛阳。
出兵之前,石勒对徐光说:“刘曜的军队如果驻守成皋关,这是上计;如果驻守洛水,则为中计;如果驻扎在洛阳附近,则必被我所擒。”
有些人注定是天生的,他们对战争的敏锐性,非人力所能及,历史上这样的人大有所在,他们一定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种秘密他们肯定不会乱说,这就是所说的“天机不可泄露”吧!
石勒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石勒会兵于成皋关,一看并没有前赵军队,高兴地指着上天说:“真是天助我也!”
连上天都眷顾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后赵援军连夜兼程,赶到洛阳,看见驻守在洛阳城西的前赵军队。石勒兴奋地对左右说:“可以提前祝贺我了!”
石勒的军队全部进入洛阳城,与石虎军会合。
两军对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嗜酒如命的刘曜还不忘饮酒作乐。
在临战之前刘曜竟然还喝了数斗酒,才一上阵就马失前蹄。
刘曜退回军中,自觉酒劲不够,于是又饮了一斗重新上阵。
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果真要作死了!
醉得不行的刘曜在双方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数九寒天的季节,这一下子被摔得非同小可,不知道是醉得还是摔得,几乎奄奄一息,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终被后赵大将石堪生擒。
这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捉住,随他而来的举国大军也就此毁于一旦。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因为醉酒而惨遭灭国的事例。
公元330年,达到事业顶峰的石勒在襄国称帝,这个出身于地位卑微的胡人,曾经做过奴隶的传奇式人物,终于登上了万乘之尊,傲视天下。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评价石勒说:“石勒以刘渊、刘聪的奴隶,崛起皁枥之间,拥百万之众,横行天下……羌氐咸服其才,不有过人者能如是乎。”
苏辙评价石勒说: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朱元璋评价石勒: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
从历史角度来说,文章开头石勒对自己的评价的确有些过了,人家刘邦推翻了强大的秦,刘秀打败了穿越的王莽,而石勒不但没有统一天下,甚至连接班人都没有选好,还自吹可以与刘秀有的一拼。
不过史料对石勒的记载的确有些神奇。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说:石勒出生时红光满屋,白气从天上直接连接到庭中,看到的人都感到惊奇。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06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55430669407270113\",\"product_id\":\"3455430439660088917\",\"title\":\"6-15岁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套装4册)带音频经典阅读\",\"cover\":\"https:\\/\\/lf2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0d58838ca50eb66d57923fabbf45d57fwww800-800\",\"price\":9900,\"market_price\":9900,\"cos_fee\":297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543043966008891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26alkey%3D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2912,\"item_type\":4,\"cos_ratio\":3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读史是对孩子的教育\"}","commodity_id":"3455430669407270113","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5543043966008891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26alkey%3D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99,\"price\":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5543043966008891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50967324106_3455430669407270113&alkey=13_50967324106_0_3455430669407270113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suO770BGgQIABAAIgAo1dyL8NX1ifovMAE\",\"shop_goods_id\":\"3455430439660088917\"}","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0d58838ca50eb66d57923fabbf45d57f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99,"promotion_id":"3455430669407270113","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6-15岁 孩子读得懂的资治通鉴(套装4册)带音频经典阅读"} --}
石勒14岁的时候在洛阳,曾经靠在东门上呼啸,尚书左仆射王衍听到后觉得惊异,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儿,我听他的声音感觉有突出的志向,恐怕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于是派人快马去抓他,恰好石勒已经离开了。
石勒长大后,所居住的武乡北原山下的树木形状大都像骑兵,家中院子里长出了人参,且长成了人形。
从史料中这些记载,我们觉得神乎其神,一方面可能是史书过于渲染,另一方面或许让我们觉得有些人真的有天命在身。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那么我们的使命又是什么呢?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
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能在智谋和武功上都超过姜维的人,只有一个!此人既非关羽也非赵云,更不是邓艾,那么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姜维
在三国演义中,武将和文臣其实是分得很清楚的,武将就是战场拼杀,带领军队作战的,比如关羽张飞这种,而文臣就是幕后出谋划策的,比如诸葛亮和荀彧这种。然而除了这两种人,其实演义中还有另外一种人,这种人既有武功又有智谋,是武将和文臣的结合体,简称文武全才,而这些文武全才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姜维!
姜维的武功,体现在击退赵云!当时赵云奉命进攻天水郡,结果被姜维伏击,两军对垒,姜维和赵云打了起来。赵云对于姜维的武艺看法是“大惊”,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处还能遇到姜维这种高手,而且在撤军回去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大夸姜维的枪法,说姜维与众不同!赵云是何等人?人家可是真正的顶级猛将,关羽、张飞、赵云、许褚这些名将,赵云都是打过交道的,何曾见赵云对一个敌将如此夸奖过?所以说,我们仅从赵云的评价便可以看出,姜维这个人的功夫还是非常不错的!
姜维的文,体现在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当时诸葛亮命人假装魏军,想要骗出天水郡的魏军,然后让赵云去偷袭占领天水郡。结果诸葛亮的计谋被姜维识破了,而且姜维还将计就计,设下了伏击圈,等着赵云上套。赵云败归后,诸葛亮大惊,他没想到姜维不仅武功高,而且智谋也非常不错,所以他准备亲自带人去进攻天水郡,结果诸葛亮又一次遭到了姜维的无情打击!
原文:却说姜维回见马遵曰:“赵云败去,孔明必然自来。彼料我军必在城中。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
姜维早就料到诸葛亮会亲自带兵前来,所以他又一次提前设置好了伏兵,就等着诸葛亮上套。而诸葛亮那边,压根儿没想到姜维有这么聪明,所以他轻易地就中了姜维的计谋,陷入了埋伏,最终狼狈撤退!试问一下,诸位看过三国演义,有几次见过诸葛亮骑马而不坐他的四轮战车的?就是在这次姜维的伏击中,诸葛亮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吓得立马弃车上马,开启逃亡模式,可见姜维表现得有多么的出色,给了诸葛亮多么大的震撼!
原文: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
诸葛亮撤到安全区域后,再回头复盘此战,发现姜维实在是太聪明了,并大夸姜维是真正的将才,自此,姜维文武兼备的形象跃然纸上!连赵云和诸葛亮都在姜维手中吃了亏,姜维简直太厉害了!
既然姜维如此厉害,智谋和武功都如此之高,那么三国演义中,有没有人能够在智谋和武功两方面都超过姜维呢?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的看法不一,有认为关羽能够超过姜维的,也有认为赵云能够超过姜维的,还有认为邓艾能够超过的姜维的,那么这些看法到底正不正确呢?
关羽
事实上,关羽的武功,在三国演义中绝对是属于超一流的,非常强悍,姜维在武功方面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在智谋方面,关羽就不一定是姜维的对手了!
跟着刘备的前期,其实关羽一直是纯粹的武将,和智谋什么的没啥关系,每次遇到强敌,关羽的表现和张飞是差不多的,都是冲上去硬干。不过到了荆州以后,关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备集团快速做大,关羽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单纯的武将了,而是变成了统帅,要维护荆州的安稳。不过在这方面,他的谋略显然是不足的。
虽然关羽在军事上仍然一如既往的凶猛,但是在团结东吴这个盟友时,关羽却变得非常高傲,甚至当着吴国使臣的面痛骂孙权,这无异于向东吴宣战。从这些表现来看,关羽这个人的智谋,真的是不敢恭维!说他武功超过姜维,本文是认同的,但是说他智谋方面超过姜维,本文是万万不敢认同的!
赵云
赵云一向是被认为能文能武的,尤其是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凭借空寨计击败曹操,更是让众人对赵云的智谋大为赞赏。但随后的凤鸣山之战,赵云的表现却拉低了他的评价!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兵出凤鸣山,对阵魏军夏侯霸!此战魏军动用了西凉猛将韩德,结果赵云在武功表现神勇,使得韩德一家损失惨重,吓坏了魏军。夏侯霸见玩硬的玩不过赵云,于是准备使用诈败计对付赵云,而当时的赵云竟然真的中计了,令人吃惊!事实上,当时赵云的副将邓芝,已经提醒过赵云了,说此事诡异,可能有诈,希望赵云别追,但赵云毫无顾忌,他认为自己有长坂坡之能,可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根本不听手下的劝阻,最终被困!
原文: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箭枝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赵云被困,无法冲破重围,自知必死,于是仰天长叹。最终,幸亏诸葛亮提前布局,让张苞和关兴前来增援,才成功地救出了赵云。
从此战来看,赵云的智谋其实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不可否认,赵云在汉水之战中表现不错,但是在凤鸣山之战中,赵云的表现着实有点拉胯了。所以说,赵云和关羽一样,在武功上是能够超过姜维的,但是在智谋上则不一定了!
邓艾
很多人认为,邓艾是那个在武力和智谋上完全超过姜维的人,这种看法也是有点问题的!不可否认,邓艾也是那种既有武功又有智谋的人,但是在武功上,邓艾只能和姜维打平,没法击败姜维。而在智谋上,邓艾和姜维交手二十次,十胜十负,可以说两人也是平手。也就是说,其实姜维和邓艾是差不多的人,邓艾是没办法超过姜维的!
至于说邓艾最终杀入蜀汉腹地,逼降了刘禅,灭亡了蜀汉,这完全是因为魏蜀两国的国力差距太大了,把邓艾和姜维调换个顺序,胜利的一方仍然会是魏国!所以说,我们不能以此战来证明邓艾就强于姜维,若是把邓艾放到蜀汉,他也只有战败的份!
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在武功和智谋上均超过姜维的人,只有一个,这便是司马懿!
很多人认为,本文是在瞎扯,司马懿一个文人,怎么可能在武功上超过姜维?这其实就是没怎么细心看过原著的原因了!在原著的火烧上方谷这一章节中,司马懿曾经和魏延有过交手,而且落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证明司马懿这人,乃是一个隐藏的高手!
由于司马懿采用龟缩战术,不和诸葛亮正面作战,搞得诸葛亮非常郁闷,强攻魏军营寨是不可能的,这样会损失大量的士兵,而这样耗下去对蜀汉也极为不利,因为蜀军的后勤压力很大,蜀道难可不是吹的。于是,诸葛亮决定引蛇出洞,把司马懿引出来再打!
诸葛亮先发明了木牛流马,用这玩意运送粮草,根本不怎么费人力,于是蜀军的后勤压力便得到了缓解。司马懿见此情景,坐不住了,他正面打不赢诸葛亮,只能耗蜀军的粮草,结果现在蜀军有了木牛流马,后勤问题得到解决,可以打持久战了,这对魏国是个大患,于是司马懿准备主动出击,偷袭上方谷的蜀军屯粮地。
司马懿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而为了进一步诱使司马懿相信,诸葛亮派出了大将魏延,让魏延去把司马懿引到上方谷。就在这诱敌过程中,魏延和司马懿发生了交战。
原文: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
司马懿和魏延的交手过程,有两个非常奇怪的点。一、魏延如此强悍,为何不斩杀司马懿,反而去搞什么诱敌之计,要是他直接一刀杀了司马懿,不就提前完成了任务吗?还要什么火攻之计?二、司马懿怎么敢去和魏延单挑?魏延可是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啊,连名将张郃都无法拿下魏延,司马懿凭啥去和魏延单挑?而且魏延撤退后,司马懿竟然还敢去追击魏延,这不符合司马懿谨小慎微的性格啊?
在本文看来,上述的两个问题,其实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司马懿本身就是个武功高手!魏延没办法在短期内拿下司马懿!当年魏延和曹真作战,三回合直接斩杀曹真的先锋大将,若是司马懿武功低,魏延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司马懿斩杀!另外,司马懿本身也是比较自信的,他敢去追着魏延单挑,这就说明他私下里肯定和曹营武将打过,知道自己的斤两,不然以他谨慎的性格,他不可能去追击魏延!
总的说来,司马懿绝对是一个隐藏的高手!以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来看,他在明知道魏延武力强悍的情况下,还敢去单挑魏延,追杀魏延,这只能说明,司马懿对自己的武功非常自信,他是绝对有一流武将的实力的,只不过他平日里没有显露出来!而这份实力,足以和姜维争雄了!至于智谋方面,司马懿能够碾压姜维,这一点应该是不用质疑了吧?所以说,司马懿是那个唯一有可能在智谋和武力上都超过姜维的人!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演义中,真正有可能在智谋和武力上超过姜维的人,只可能有一个,这个人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而是司马懿!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历史实力排名谁能排前五呢?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个方面:武力值。
第一名关羽、在历史上毫无争议地排名第一。理由就是:
1、关羽万军之中斩杀颜良。
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麾盖,单人单骑冲入颜良大军,直取颜良;砍了颜良的脑袋,又冲出敌阵,河北众军士无人能够阻拦。这样在万军之中,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斩杀敌方大将如探囊取物一般的,三国时代只有关羽一人能够做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只有关羽和秦琼两人能够做到。
2、程昱等著名谋士多次强调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对关羽推崇备至。
3、东吴周瑜也强调过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
4、晋朝以后的大将,多以关张自比。
第二名张飞、令敌人闻风丧胆。排名第二的理由是:
1、魏蜀吴三国均认为张飞在关羽之后。《三国志》是这样写的: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2、当阳长坂,张飞据水断桥是历史事实。张飞当时只带了二十多人也不假。曹操手下将士无人敢上去迎战也确凿无疑。关羽提前说过张飞在万军之中去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应该是虚构的。
张飞大喝一声,喝退了曹兵也是真的,只是数量上有出入,曹兵当时是没有百万的。不过,即使是喝退了几千几万,也是足以震撼人心了。
第三名吕布、武力值也是名载史册了。理由就是:
1、《三国志》定位他为飞将军。我想起两句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就是说,能够荣获飞将军称号的人,肯定是那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那一夫。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获得这样的称号的。所以,吕布的武力值至少应该排名第三。《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武力值排名第一,但是从历史事实来看,缺乏他排名第一的有力证据。
2、亲手诛杀董卓。历史上,董卓也是武力值很高的大将。吕布亲手诛杀他,虽然因为他有机会接触董卓,但是也不应该就此抹杀吕布的武力值在董卓之上的事实。
3、吕布在白门楼被捉的时候,说绑得太紧了。曹操说缚虎不得不紧一点,把吕布形容成老虎。这也说明,在曹操的眼里,吕布是特别厉害的虎将。
第四名、黄忠,理由就是:
1、黄忠在乱军之中一合斩杀夏侯渊。这也是了不起的战绩了。整个三国时代,只有关羽斩杀颜良能够跟黄忠媲美。考虑到他斩杀的夏侯渊,不是单人独骑完成的,所以排名在关羽之后。
2、黄忠勇冠三军,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我们看《三国志》: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
由此可见,黄忠的老当益壮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描述也是其他将领所欠缺的。
第五名许褚、理由就是:
马超已经是大名鼎鼎的猛将了,但是马超却不敢迎战许褚。我们看《三国志》:
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盼之,超乃不敢动。
至于许褚裸衣大战马超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是《三国演义》向壁虚构的。事实证明:马超被许褚怒目瞪了一眼,就不敢上前动手了。许褚瞋目镇马超,比张飞大喝退曹兵还是略逊一筹的,所以许褚只能排名第五。
至于赵云的枪法怎么出神入化,典韦怎么的力大无穷,文丑的靓丽表现,都是《三国演义》里边描写的。当时是为了把小说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精彩诱人,使得读者获得更加美妙的阅读体验。我们不可把演义全部当真。
第二个方面:军事。
第一、邓艾。排名第一的理由是:
1、多次打败姜维的进攻,最终挫败了了姜维的北伐。
2、率领数千士兵偷渡阴平小道成功,突袭江油;占领江油以后,补充兵源和给养,又带兵占领了绵竹,杀死了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诸葛亮的后人)
3、逼降刘禅,灭掉了蜀汉集团。仅凭这一点,其他的大将就无法相提并论了。作为一名大将最出色的表现就是灭掉敌国,然后是开疆扩土,然后是打赢战役。这是我把邓艾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第二、张辽。理由就是:
1、白马之战和关羽一起打败颜良大军,解了白马之围。
2、白狼山一战大破匈奴兵,并斩杀其首领踏顿。
3、镇守合肥十几年,是孙权进攻中原不可逾越的一道铜墙铁壁。
孙权几次带兵攻打合肥都铩羽而归。张辽还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取得了威震逍遥津的辉煌成就。
第三、关羽。理由就是:
1、白马坡斩杀颜良,是曹操取得白马之胜的首席功臣。关羽因此战而封候拜将,由此可见关羽斩杀颜良的含金量。
2、大破曹仁军,把曹仁压缩至樊城。
3、“围城打援”,取得了水淹七军的灿烂辉煌,打得曹操急于迁都以避锋芒,从而威震华夏。
第四、张飞。理由就是:
1、当阳据水断桥,喝退曹操追兵数万。
2、宕渠山打败曹魏大将张郃。
3、收服蜀将颜严,为荆州军驰援刘备进川居功至伟。
第五、黄忠。理由就是:
1、葭萌关打得张郃大败亏输。
2、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为刘备打赢汉中之战,立下首功。
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资料给他们排名。我们之所以给出他们这样的排名,主要是依据他们在战役中的表现,对这场战役发挥的作用大小和对历史进程影响的深远来大体上安排的。他们排名前五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名次是言人人殊;我们当然可以各抒己见了。这毕竟不是搞学术研究,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