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物女,买个单反学摄影还来得及吗

2023-08-03 166阅读

轻物女,买个单反学摄影还来得及吗?

古语云:“朝闻道,夕死可也”!虽然有点极端,但点出了学习的真谛。我们在学习一个技能的同时,不仅仅享受到学习过程中拍出来的好作品,还应该享受整个的学习过程。

所以,从这点来说,学摄影,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只要你的眼不花,手还灵活,能走的动步,学摄影一点问题都没有。说到摄影的学习难度,入门其实并不难,但要持续有提升一个是看学习方法,一个就是看自己对摄影的兴趣和热情有多少了。

轻物女,买个单反学摄影还来得及吗

至于说想要买什么样的相机进行摄影学习,野马哥的建议是根据老年及女性的特点而言,又大又沉的单反,并不太适合,特别是对于旅游摄影及生活随拍之用,建议还是买一台微单会是更好选择。

野马哥就上面的几个问题,一一做一下详细分析。

一、摄影是非常适合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兴趣爱好

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退休之后的一致选择是拿起相机,走出家门,拍照交流,享受生活,摄影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兴趣爱好。

1、摄影门槛低,易于学习与入门

数码时代,摄影科技的发展让摄影器材与耗材的费用都大大降低,学习成本也下降了,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

买一台相机,一定是比手机的出片质量更好,只需要略微研究一下摄影知识,拍出还不错的照片并不太难。

2、摄影陶冶身心

摄影又是一种艺术形式。摄影讲究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要拍出好作品,对自己的美学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在自己拍摄,学习观摩时,都能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而摄影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让自己愉悦和快乐的过程。

3、摄影是一个很好的运动

摄影讲究眼到手到心到,是一个脑眼手的协调运动。同时器材有一定重量,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到很多地方,走很多的路,变幻很多的角度,其实都是对体力和身体协调力的锻炼。

4、摄影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

很多的老年人都有摄影这一共同爱好,一起结伴出游拍照,一起讨论与交流摄影体会,讨论器材知识,其实就是以摄影来进行社交。中国已经渐渐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若是孤单没有陪伴,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

5、摄影值得投入时间学习

摄影易学难精,摄影所需的知识非常多,学习空间很大,一个人穷及一生,也只能在一个较小的摄影领域取得成绩,对于老年人来说,值得花时间好好去学习,也有很大的学习与进步空间。

二、老年朋友摄影器材的选购思路

野马哥认为,老年人有自己的特点,不应该跟风普通摄影爱好者的选机思路。野马哥的建议如下:

1、器材尽可能轻便,方便出行为好

正视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必须承认老年人无论在体力、耐力方面都会差了一些,所以选择一些轻便易携带的器材,才是快乐玩转摄影的好的开始。

就拿单反和微单来说,野马哥是更推荐微单的。因为微单体积小,重量轻,而且还方便使用,更容易从一开始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摄影乐趣。

而如果是旅游留念,生活记录,其实选择APS-C画幅的微单就够用了,比如佳能的EOS M系列,索尼的A6000系列,价格都不算高,便携且成像质量也不错。

2、不要攀比器材

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的摄影器材非常高端豪华,就让专业摄影师都自愧不如。虽然好的摄影器材是让你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上,但并非必要。同时贵的东西大概率也是重的,是否便携也应加入考虑。

老年人有扎堆摄影的习惯,因为摄影其实就是一种社交,但在互相交流时,进行器材的攀比就没有必要了。要以作品来论英雄。

且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用法和优点,不能说器材差就拍不出好作品,也不能说器材好就一定能拍出好作品。更重要的是使用相机的人。

三、老年朋友的摄影学习建议

摄影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一个需要深入学习的,这里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野马哥根据老年人的一些特点,提出些建议:

1、选择一个小的拍摄题材深入学习

只有选择一个足够小的摄影题材,深入拍摄和学习,能够更快地获得这个领域内的一定成功,从而更加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比如喜欢拍花,那么就以花为主角,研究各种各样的花及花的拍法,把花拍的美美的,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摄影是一个实践的艺术。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只有实践过,才更能对摄影理论有所理解。单纯的理论学习,没有足够的快门数量做支撑是没有进步的。而且数码摄影时代,拍摄成本已经极大的降低。所以一定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多走出去拍照吧!

3、多看多想多拍

前面我们提到过,摄影是一个身心眼的协调运动。要想提升摄影的水平,一定要多看好的作品,多学习好作品的成功之处。而要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从没有下手拍照前,就要多构思,多从一些别人没有试过的角度进行拍摄。还有就是多去拍了,例如拍上100张,选出最满意的一张来,你的拍摄成功率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4、适当学一些后期

不要觉得后期很难。其实PS也在逐步进化,很多工具已经智能化了,且一些后期的手法也很简单,完全能够掌握。

适当的后期,能够为作品增色不少,能更好表达拍摄者的拍摄意图,还是值得学习的。

5、从摄影中寻找快乐

快乐为生活之本,爱摄影的人,也是爱生活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捕捉生活中的美感,才更能让自己身心愉悦。

而万一拍摄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想要的快乐,那么放下相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也未尝不可!

以上就是野马哥对于老年朋友的一些摄影忠告,希望对老年朋友们从喜欢上摄影到选对摄影器材到如何学习摄影,都有帮助,祝大家能够享受摄影的乐趣,拍出更多好的作品!

【原创回答,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野马,自由摄影师+自媒体人。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并关注@野马摄影 ,持续原创输出器材心得,拍摄技巧,摄影课程 | 摄影路上和你一起野!】

难道仅仅是养生之道和避世之谈吗?

【寒柏陇卧子/答文】

“道家文化”在历代圣贤大德的不断演化和发展下,各家之间互相吸取营养,包含的内容当然不仅仅是如何养生和出世修行这么简单;“道家”的核心还是依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哲学思想为主要核心思想。道家文化含涵繁复、不足而论,寒柏陇卧子就简单谈一下自己对道家文化的主要核心“老庄哲学”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首先提出“道”这个抽象概念,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强调“天道无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如他所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的宇宙观,在离开神和上帝之外,提出了“道”为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提出的“道”,不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一种虚无恍惚的东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也超越人们的认识,人们对它是听不见、看不到、摸不着,是一种无形无声无物、静止不动的绝对精神。这个精神性的“道”,在《道德经》中,也称“无”、“大”、“一”等等。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说明矛盾的双方面,一方一定要依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老子还提出事物的发展,能够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所谓的“反者道之动”;这种矛盾的统一观和运动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道德经》,也叫《老子》,是一本富有哲学内容的书,它是以民间谚语写成的韵文诗,全文五千多字,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也是道家文化的根本和象征。

虽然这本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基本代表了老子的思想。在湖南马王堆的汉墓中曾发现一套《老子》帛书,其分为两部,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老子和《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很大,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和发源。

—— 庄子和《庄子》一书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相对主义论,引申和发挥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在哲学上,庄子把老子关于万物生成于精神性的“道”,从主观上又加以引申。庄子认为在“道”之上,还有个“无始”,“无始”之上还有个“无无始”,在那里无所谓有“有”和“无”。

在认识论上,庄子把老子在阐述对立统一思想的时候所产生的相对主义,加以无限的发挥,从而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庄子看来,人们分别出大小、美丑等等,那只是从人的主观上产生的,并且每个人的认识又不一致。比如有名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很典型的说明了庄子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庄子觉得,人要是“觉悟”到这一步,那就可以超脱一切,甚至也能摆脱自己肉体的拖累(“无己”论),才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成为“至人”、“真人”。甚至可以不要粮食和空气,在宇宙间作“逍遥游”,与天地混然一体,什么生死、荣辱都不知为何物了。因此,一个人要成为“真人”,就得忘掉世界上的一切,忘掉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坐忘”。

《庄子》一书,是庄子的学生门人汇编和添补起来的,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谚语哲理诗不同,书中用了不少寓言故事和对话来表达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战国时期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以庄子从老子学说发挥出的虚无主义哲学,再掺合了外来的佛教思想,建立了更为精细复杂的“玄学”,也叫“老庄哲学”。

—— 结语

道家文化是战国早期齐国以黄老之学为主的稷下学派发展起来的,到战国中期庄子出现后把老子学说加以发展,使道家有了较大的起色。

但是在后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不同流派的学说互相争辩,即有思想交锋,又有思想融合;各种学派,如“阴阳”、“墨”、“法”、“名”、“兵”、“儒”和“道”等不同学术思想互为论辩,但又往往又是相灭又相生、相反又相成,在学术发展过程中往往又互相补充和完善。

因此,经过历代大家贤德、各类学说思想的汇源合流,道家文化也博大繁杂、内容丰富;但寒柏陇卧子认为,道家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还是以老子及庄子的学说和思想为本质内容的。

参考资料:《老子·道理经》、《庄子传》。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与论语有关的故事50字?

1. 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君子?”孔子回答:“先做好一个人,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2. 孔子于鲁国举办一次盛大的宴会,但是宴会上没有准备肉类食品,只有蔬菜。孔子解释道:“没必要追求肉的味道,只要饮食适度就好。”

3. 有一个愚昧的人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先教育人民,再管治国家。”

4. 孔子曾经说过:“不要为自己争名利,只有真正做到了仁慈和正义,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5. 孔子的弟子有一个叫做颜回的人,他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孔子回答:“先做好一个好的人,然后才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6. 孔子在教授他的弟子们时,曾经说过:“教学不是填满一个容器,而是点燃一盏明灯。”

7. 一位弟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父母所想的,儿女必须尽力满足;父母所担忧的,儿女必须竭尽全力排除。”

8. 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引申出了“不要做那种自己不喜欢别人给你做的事情”这个道理。

9. 孔子在对话中提到:“多听少说,及时而恰当地讲话,才是明智之举。”

10.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他的著作《论语》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之一。

为什么孔子活着的时候他的理想实现不了?

谢谢邀请!说孔子应该是不贬不褒,公正的看待历史人物。

先说孔子在当鲁国司寇时为何要杀少正卯一事,孔子非但杀了少正卯,并将他曝尸街头,原因是孔子认为少正卯胡言乱语、蛊惑人心。这些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来源有关!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曲阜,曲阜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颁布了周礼。所以,周礼对孔子从小影响深刻。孔子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周礼是从古印度拜火教中引伸出来的,拜火教讲究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不能允许别人异端邪说,只能有唯一的,是一种思想。

孔子的《论语》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影响深刻。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说明三个人中,必有一人在某些见识方面大于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说明人的自然而然的规程。“斯者如逝乎”说明生命的短暂。“君臣父子”,说明上下有序老小有辈,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唯女子与小人最难养也”,尽管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从性格上来看,女人的性格,她自己都不能把控自己。

孔子有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尊尊亲亲,实际上办了一所丧葬学校。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求弟子们一边学习繁文缛节的葬礼,一边赚大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所以墨子骂他,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孔子从55-68岁,带着若干亲近弟子周游列国,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达卫、曹、宋、郑、陈、蔡、楚、齐等国,他的报负就是要推行周礼,同时谋一个一官半职。

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遇上了几件事:一、孔子在要到达卫国前,卫国国君本想招见他,。但是谋事的人却说,孔子的丧葬礼仪如此繁文缛节,如果按照孔子推行的周礼去办理,国家不要被弄得破产吗?所以,卫国国君只能避而不见。二、孔子与弟子在路途奔波,到达蔡国没有人来理睬他们,他们几顿没有东西下腹,蔡国人不但不同情他,反而嘲讽孔子为“丧家之犬”。三、子路与孔子在路途失散了,子路问老者见过他老师(孔子)吗?老者回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谁是你的老师?”说明当时的人对孔子办丧葬学校赚钱和周游列国想当官不能理解,他们都认为孔子太“世俗化”,就是那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这些世俗化一直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方方面面。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当时只有钟鼎文(金文),就是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篆刻字在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平王东迁至洛阳,有祭司和巫史传播出去,各诸侯国才认识这些篆刻字。所以,孔子有“述而不作言必好古”之说。说是孔子编辑《春秋》,其实孔子在论述《春秋》。孔子在周游列国回来以后,论述《春秋》将鲁国国君大骂一通。鲁国国君并没有要孔子的脑袋,而是说了一句“庶民乱议”。说明孔子与弟子们办学习班的时候讨论《春秋》时,大骂鲁国国君,那就是鲁国国君所说的“乱议”,就是老百姓乱说话而已。(所以,孔子念念不忘的想当官,并发表了“名不正、言不顺”的感叹。)再则,孔子的《论语》也是在汉武帝时期有儒生们集思广益汇编而成,到底有多少是孔子自己的言论就不得而知,因为时间相隔三百年了。从最早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的墓中挖掘的《论语》与南宋朱熹所编辑的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大相径庭。

应该说,孔子活的时候抱负(理想)没有实现,他死后三百年后,汉代董仲舒开辟了新儒家思想;一千三百年后的南宋朱熹,编辑了“四书五经”,为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一千九百年后的清朝康熙皇帝的“万世师表”,他们将孔子中国特色儒家思想传播开来。应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延续了周朝的礼制,中国人的祭祀(祭拜祖先)、公序良俗(男女有别)、君臣父子(社会等级制度)、世俗化(弄虚作假、占便宜)、严酷和专制、等等,影响了中国人一代接一代人世界观,深深地镶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晋安小号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